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纷纷柳絮因风起
潘玉毅
  很多人都知道“咏絮才”,却未必知道柳絮长什么模样。就算有幸见过的,也大多张冠李戴,错把冯京当成马凉。相比较而言,像我这种生长在农村的人就要幸运许多。每年三四月间,在乡间闲走,常可见柳絮轻轻,随风飘飞。那情状,说不上诗意,但别有一番风味。
  适才下班回家,沿路又见柳絮在空中轻舞飞扬,仿佛人间陡然下了一场“四月雪”。景物入眼,心里便舒服多了,原本有些头疼,顷刻间也全都好了。那柳絮伸展的姿态满是慵懒和适意,让人想起唐代诗人吴融的一首诗:“不斗秾华不占红,自飞晴野雪蒙蒙。百花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诗中的杨花即是柳絮。
  柳絮在古代也被叫作杨花。许是因为杨花无根,在世人眼中便显得有些轻浮,譬如“水性杨花”这个词听起来便不怎么好听。古往今来,除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感怀,大多数人对柳絮不作青眼相待。宋朝的司马光就曾在诗中这样写道:“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意思是说,自己不会做因风起舞的柳絮,一颗心会像葵花一样始终向着太阳。所用的手法大抵是托物言志,表明自己在政治上的立场和对皇帝的忠贞。
  当然,有人厌恶柳絮,也有人喜欢柳絮。苏轼就曾写过一阕以杨花为意象的《水龙吟》,整首词字字珠玑,叫人读了又读,不忍释卷,其中有这么几句:“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巧妙运用柳絮入水化作浮萍的典故,写出了柳絮“道似无情却有情”的神髓,可谓是为其正名之作——类似的手法他在另外几首词作中亦曾沿用。
  其实,“柳絮因风起”不过是一种自然现象,无情或是有情都是我们人为地强加于它的,与柳絮本身无关。遗憾的是,人们总是习惯于压迫别人或者为别人所压迫,日子久了,本意和初衷是怎样的连自己都忘却了。
  于是,我们看到生活中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没有自己的主见,别人无意或刻意的言行,可以轻易地颠覆他们自身多时的努力,让他们否定自己。可恼的是,我也不例外。上初中的时候,班里有个女生,很多同学都有点看不起她,对与她接触的人说一些很难听的话。我是对谁都不存偏见的,但在众人异样的目光下,也鲜少与之有沟通,无意间做了一回“帮凶”。许多年后,再记起此事仍难释怀。因为,人没有资格瞧不起任何人。
  人要活得有尊严,就要按照自己写的剧本去走,而不是活在别人的世界里。爱情也好,友情也罢。如柳絮,“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