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马灯照亮光明路
新华社记者 刘智强
  在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的苟坝村,有一个红军马灯馆,陈列着30盏马灯。一盏盏马灯造型各异,积淀着历史的风霜。
  80多年前,一盏盏马灯见证着一段珍贵历史。
  1935年2月下旬,中央红军二渡赤水,再次占领遵义。3月10日凌晨,中革军委接到红一军团的急电,请求攻打打鼓新场(今贵州金沙县城)守敌。打鼓新场堡垒坚固,易守难攻。1935年3月10日至11日,中央红军在苟坝村召开扩大会议,围绕打还是不打,一场激烈争论在苟坝展开。
  对此,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在《长征行》一书中,作了详细记述:会开了整整一天,争论很激烈,只有毛泽东一人不同意打,反复强调不能打固守之敌,不能“啃硬的”,应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
  周恩来在《党的历史教训》中回忆:“别人一致通过要打……但毛主席回去一想,还是不放心,觉得这样不对,半夜里提马灯又到我那里来,叫我把命令暂时晚一点发,还是想一想。我接受了毛主席的意见,一早再开会议,把大家说服了。”
  后来得知,蒋介石已令重兵驰援打鼓新场,红军如果真去硬攻,必将陷入重围。
  3月中旬,中央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以周恩来为首,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
  如今在苟坝,当年毛泽东走过的田埂小路被命名为“毛泽东小道”。从毛泽东当年住地出发,步行前往当时周恩来居住的长五间,大约1.5公里的路程。窄窄的乡间小道,坡坡坎坎,弯弯绕绕。
  “苟坝会议是我们党探索科学的民主集中制的一次重要实践。”遵义市党史研究室原主任张黔生说,苟坝会议表明,共产党员讲大局、有担当,发扬党内民主,最终作出符合实际的科学决策,走上正确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