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北京情结
张炳峰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胜利闭幕,首都机场候机厅,返程同事们意气风发。
  再见,北京!往事涌上心头。
  北京,国人从小向往的地方。我们七十年代人,更是唱着《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歌长大。
  老家,位于秦晋大峡谷黄河西岸的大梁山间,门前黄河奔腾咆哮,身后大山林果环绕,距离北京上千公里。
  向往北京,由来已久。
  1996年冬季,我和妻子选择在北京旅行结婚。
  那时的交通极为不便。老家到北京,先要从宜川坐长途客车,过黄河大桥至山西省临汾市,改乘火车方可到达北京。
  第一次出远门,对前路一概无知。
  出发前,我给北京知青于萍姑姑打座机请她接站,电话是其家人接的。
  火车到达北京西站,已是晚上9时左右。当时没有手机,电话里没能说清具体接站地点,致使于萍姑姑在西站楼上楼下疯狂找我。
  坐上于萍姑姑驾驶的吉普车,她说:“我下班回到家,听说村里来了人,猜想就是你这傻小子!我去年回村,你们小一辈孩子中,我印象较深的就是你。”
  北京旅行四天,游览了天安门广场、颐和园,参观了故宫、人民大会堂、亚运村,瞻仰了毛主席纪念堂。
  那年冬天,北京特别冷。颐和园湖面早早结了冰,但是巡湖管理员严禁游人上冰行走。妻子和我逞强,与一帮不听劝阻的游客上冰走向对岸。湖心处,冰面嚓嚓作响,吓得上冰游人大声尖叫,退缩不前。我俩意欲返回,又怕路人笑话,硬着头皮小心翼翼走过湖心冰面。湖堤下,我刚爬上堤岸,妻子脚下的冰面突然塌陷,双脚淹没在湖水中,吓得她面容失色地求救。幸亏脚下第二层冰面未塌陷,在湖堤边的游客的伸手施救下,妻子安全上岸。
  于萍姑姑高兴她要当婆婆了,安排我俩吃住在她家,提前为我俩购买返程火车票,赠送我们两床锦缎被面,并送给妻子一条金项链。
  山里长大的孩子,没见过世面。于萍姑姑给什么就拿什么,简直不把自己当外人。现在回头看,当年的我就像刘姥姥一进贾府。
  至今记得,那次返回宜川后,我感觉自己一下子从天上掉到地上。昔日热闹的县城,仿佛变得行人稀疏,街巷似乎窄狭了许多。待回到乡下小镇,就只剩下荒凉、萧条、寂静、落寞、无奈了。站在院子里环顾四周,一股风儿卷着枯叶贴着地面跑,猛地撞到墙角拐了个弯停了下来,北京的记忆似乎也停留在那个角落。
  时光如梭。一个夏天,我再次来到北京。理由是女儿高中毕业,我和妻子商定带她逛逛北京,开阔一下视野。
  这期间,我也从乡下调回市上工作。
  飞机从延安机场起飞,一个半小时后落地北京南苑机场。
  陪女儿在清华大学门前拍照留影,激励她努力上进。尽管女儿高考考上的是西安某大学,但是清华、北大成为无数学子的梦想。
  近几年,我曾几次去过北京,最难忘的是零距离围观国旗护卫队列队训练。
  那天凌晨五点多,我们打车赶到国旗护卫队训练场地,三军仪仗队正在黎明中苦练基本功。教练要求严格,口令干脆;兵哥哥们抬头挺胸,精神抖擞。他们时而持枪矗立,时而踏步摆臂,时而阔步向前,时而正步威武。左右齐整,前后一线,英姿飒爽,令人羡慕。难怪天安门广场升国旗激动人心,令人向往。疫情世界,风景这边独好。进京前几天,站在自家阳台上,凝望大雨中的红色延安,品读我的陕北高原,真乃“云过宝塔飞,雨落高原翠;风起山河吼,红映九州美。”
  漫步北京街头,主人翁责任感油然而生。
  闲暇之余,我们在卢沟桥接受党史教育,在大观园细品金陵十二钗的平生遭际,在故宫畅想明清二十四位皇帝坐朝听政,在八达岭长城感念秦始皇一统江山,在电视机前慨叹神舟十二号与天宫空间站成功对接。
  漫步在万芳亭公园,享受着草木繁盛、亭台楼阁、林荫步道、鸟语花香的优美环境,瞬间忘却了都市的喧嚣。
  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
  七月一日,天安门城楼,当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接续奋斗,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阔步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那声音震撼神州,响彻寰宇。
  飞机钻出云层,降落在延安南泥湾机场,同志们坚定地踏上复兴伟业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