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母亲的缝纫机
张亚明
  前几日逛街,扯了几尺可心的床单布。将其拿到母亲家,让她用那台陪伴她多年且珍藏着悠悠往事的缝纫机给我的床单布缝边。
  夏日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在母亲被时光浸染的白发上。她专注地坐在缝纫机前,用脚娴熟地踩动缝纫机的运行踏板。这温情的记忆和熟悉的画面,像汩汩流淌的小河,清澈而透亮,瞬间勾起了我五彩斑斓的童年记忆。
  记得小时候,家里买了一台崭新的淡绿色“蝴蝶牌”缝纫机,那是母亲托亲戚从百货公司特批的。那个年代,缝纫机还是个稀罕物件,在我们农村基本看不到。亲戚把缝纫机送回来的那天,好多村里人都来我家看热闹。他们围着缝纫机,好奇地这儿摸摸,那儿看看,不时发出赞叹声。此时的母亲笑容灿烂,久违的自豪和喜悦流露在眉宇间。父亲和母亲在屋里腾出一个光线充足的位置摆放了缝纫机。从此,母亲手工缝制衣裳成为了历史。
  母亲勤劳善良,心灵手巧,有无师自通的天赋。一块块碎花布经她精心裁剪,用那神奇的缝纫机进行缝合,就做成了一件件带花边装饰的布衫,总能让我穿出与众不同的风格。
  母亲白天忙着上工挣工分,收工后就坐在缝纫机前忙碌起来。她用积攒的碎花布拼接成录音机盖布、缝纫机盖布等,还把不能穿的旧衣裳拆开重新拼接,做成门帘。在母亲的精心制作下,杂乱多色的碎布片变成了一件件具有高原风格的工艺品。那木制凳子上的坐垫,窑洞热炕上的拼色小被子,都是母亲的劳动成果。日常旧衣裤的缝缝补补,既是勤俭过日子的习惯,也为穿得更久一些。每当我们写家庭作业的时候,总能听到缝纫机那美妙的旋律在窑洞里回响。从中,我们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
  平日里,只要村里的奶奶婶婶们有个缝缝补补的琐事找母亲帮忙,母亲总是热情地帮助她们。有的邻居找母亲帮忙时,还带来一团缝纫机线作为感谢。邻居的兰英婶婶常对我说“:耽搁了你妈的功夫不要紧,不能让你妈再贴上线团。”淳朴的民风影响着一群善良的村民,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小时候,每到“六一”儿童节前夕,邻居的婶婶们便会拿着扯来的布找母亲帮忙,请母亲给孩子缝制过节日的新衣。那时候,不管大人们再苦再累,都要让孩子过一个快乐幸福的节日。婶婶们为了表示谢意,时常给母亲送一些自家种的瓜果蔬菜,或是做些特色小吃给我们品尝。在那个贫穷落后的年代,村里人以质朴善良的本性,相互传递着纯洁无瑕的邻里之情。
  临近过年时,母亲就会早早地去集市扯一些碎花布和蓝咔叽布提前给我们做好过年的新衣服。穿着母亲精心缝制的样式新颖的新衣,我们甭提有多么兴奋和自豪。
  父母在节俭中给予着孩子们快乐与幸福。每每夜深人静的时候,熟睡中的我总是被母亲的缝纫机发出的优美旋律唤醒。我知道,母亲还在辛苦地给我们缝制着温暖和幸福。
  我儿时的玩伴叫月明,家里姊妹多、拖累大,总是快到年尾巴了才把扯来的新布送到我家。母亲在为月明缝制新衣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不浪费半寸布头,只为她能多穿几年。
  前几天,我和月明还在闲聊儿时的点点滴滴,回忆着我们一起打猪草、一起拾麦穗的美好时光,谈论起母亲给她做花布衫的情景。那个时候经济不发达,一般家庭买不起多余的布料,裁剪缝制衣服时只能将布料对挪凑合,衣服上的装饰也很少。母亲给我们缝制新衣的时候,就用花布头裁剪成小口袋,然后给口袋做花边装饰,最后将口袋缝到布衫衣襟两侧,让我们穿着同样带口袋的漂亮衣服。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母亲的缝纫机伴随她从老家窑洞搬进了城里楼房。这台缝纫机,陪伴母亲走过了她最美好的年华,伴随我们走过了艰苦坎坷的岁月。在缝纫机美妙的旋律声中,我们走出了天真懵懂的童年,走过了豆蔻年华,走向了成家立业的中年。那悠悠岁月里流淌着母亲的勤劳和智慧,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五彩缤纷的花布衫世界中,又依稀看到母亲坐在缝纫机前忙碌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