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丹作为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为中国革命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短暂而伟大的一生,始终把“让全中国人民都能过上好日子”作为毕生夙愿,是我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典范。
刘志丹出生在上世纪初陕北保安县金汤镇,他家是殷实的书香门第,熏陶了他正直无畏的高贵品格。当时的陕北,土地贫瘠,自然灾害不断,政治黑暗,流寇袭扰,军阀压榨,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刘志丹对军阀、地主豪绅深恶痛绝,并立下了“改造社会,救民于水火”的志向。
1922年,刘志丹进入榆林中学,受共产党员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坚信“唯有革命才是中国的出路,唯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他参与并组织成立社会科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时事研究会、平民学校,通过一系列的革命实践活动,从一个单纯的热血青年,成长为具有坚定信仰的共产党员。1925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立下了铮铮誓言:“入党就要为共产主义的信仰奋斗到底,作为个人来说,奋斗到底就是奋斗到死。”其间,他发表的《万恶的狂风》,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思想,并号召仁人志士奋起革命。他在诗歌《登镇北台》中写下“看长城内外破碎,重收拾有待吾辈”的壮志豪言,道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和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的壮志豪情。
1934年,敌人抄了刘志丹的家,舅舅苦口婆心劝他:“不要再干革命,受苦受罪,还连累家人。”刘志丹坚定地回答:“我一个人当员外有啥用?我要让全中国的人民都能过上好日子。”他的妻子同桂荣这样描述自己的丈夫:“1921年,志丹18岁那年我们结婚,直到他1936年牺牲,这十四五年,我们很少在一起。家里的老人常说他是个不知有家的人。”“他不知有家,这是因为他心中有着大家,有着国家。他从小立志要为国报效,想把穷中国、弱中国变成富中国、强中国。”当他儿子因敌人的毒害死去的时候,他忍痛安慰妻子说:“要干革命就要舍得一切,要豁出去自己的生命,包括亲人在内。只有站起来英勇斗争,彻底消灭反动派,才能有人民的自由和幸福。”
刘志丹在亲人的眼里是“一个不知有家的人”,但在陕北人民的眼里却是“贴心人”。他12年的革命生涯,无论是带兵打仗或建立根据地,无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始终把“让全中国人民都能过上好日子”作为自己革命的初心,把老百姓的疾苦和诉求装在心里,走到哪里就把群众工作做到哪里,把革命道理说到哪里。
刘志丹的一生,两次遭受“左倾”错误路线的严重迫害和打击。但无论遭受多么无理的责难和迫害,他始终坚持“革命利益高于一切”,以坚强的党性和宽阔的胸怀,维护了党内的团结。毛泽东在纪念刘志丹牺牲六周年为他题词:他的英勇牺牲,出于意外,但他的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精神永远留在党与人民中间,不会磨灭的。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这样写道:“刘志丹在1929年到1932年的生涯仿佛一个万花筒,其间历经各种各样的失败、挫折、捣乱、冒险、死里逃生。”马锡五在回忆文章中写道:“志丹的革命意志非常坚强,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即使剩下他一个人,也要坚持继续干,直到搞起革命的武装为止。”
1936年4月14日,在东征的三交镇战斗中,刘志丹因为亲临前沿阵地观察敌情,不幸中弹牺牲。1943年,朱德同志在延安公祭刘志丹同志的大会上致辞说:“如果有人要问我共产党是什么样子?那么就请看看刘志丹同志吧!”1973年,周恩来回延安视察时也反复强调:“刘志丹是一位很好的同志,陕北必须树立刘志丹。”
(讲述者:延安干部培训学院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