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安塞区创新“四位一体”“三员合一”农村供水管护机制——
让群众吃上水、吃好水
通讯员 郝莉萍 记者 刘小艳
  “老谢,这大热的天,辛苦你又跑了一趟,赶紧洗洗,凉快凉快,再吃点西瓜。”
  “这么客气干甚,只要水管水龙头有漏水毛病,你勤打电话,我一会就到。”
  这是安塞区沿河湾镇碟子沟村黄崖根组村民高富锁和水管员谢文化的对话。谢文化不仅是村中的保洁员、护林员,还是水管员。他说:“我的工作就是对村民家中有损坏的水龙头、老化的水管进行简单维修,如果我处理不了,就上报到村服务站,他们再派专人下来维修。”
  安塞区位于延安市北部,辖8镇3个街道办,117个行政村,总土地面积2950平方公里,境内有延河、无定河、清涧河3大水系,水资源总量1.3亿立方米,其中可利用总量0.53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731立方米。
  近年来,安塞区按照科学规划、水源共享、建管并举、创新机制、提高效益的工作思路,采取集中供水与分散供水相结合的办法,累计投资1.17亿元,新建和改造农村饮水工程833处。同时,为确保所有饮水安全工程更好地服务群众,让群众“吃上水、吃好水”,安塞区在建后管护上探索推行了“四位一体”(区有服务队,负责饮水工程运行管护的业务指导;镇有物业公司,负责饮水工程的维修养护和应急抢险工作;村有服务站,负责管网维修和水费收缴;组有服务点,负责日常巡查和养护)管护新机制,落实了保洁员、护林员、水管员“三员合一”的聘用办法,让农村饮水安全实现了量、质双赢。
  今年5月份,全省水质检测机构CMA认证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安塞举行,安塞区在碟子沟村黄崖根组首创推行的“四位一体”“三员合一”农村供水管护机制得到省水利厅的充分肯定,为全市积极探索农村供水管护新机制树立了榜样,推广应用作了示范。
  黄崖根组有一个自流水蓄水池,村中有133户417人,村民们都吃的自流山泉水,一到夏天,用水量加大,吃水相对困难,时不时地停水。为了解决村民的吃水问题,安塞区水务局充分发挥该村组自来水公司所在地的优势,在饮水工程建设上,以自来水为主、自流水为辅,一方面对自流水管网进行提标改造,另一方面新铺设自来水管网,将饮用水管网延伸到全村的每一户院落,把水龙头安装到每一户家中,形成了双水源、双管网的供水模式。
  “自从有了双管道双水龙头出水,再也不存在停水现象了。为防止冬天水管受冻,还安装了防冻水龙头,不管夏天冬天,我们再也不担心吃不上水了。”碟子沟村党支部书记车晓英说。
  在碟子沟村,420余户1300余人享受到了双水源、双管网的供水便利。
  安塞区创新推出的“四位一体”“三员合一”管护机制,全力助推打好建后“管护战”,做到“随报随修、小修及时、大修不隔夜”,确保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
  “现在的自来水管都是新的,基本没有问题,大多是自流山泉水水管使用时间久,水管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水龙头、水管时有漏水现象。”谢文化说,安装双管道、双水源以后,自流山泉水按照每人每月1元的标准收费,自来水按照指导水价按量收取。每月收取的自流山泉水水费用来维护老化水管的维修管护,村民们用最少的钱吃上了安全水、方便水。
  “我们家三口人,平时都用自流水,吃水紧张时才用自来水,一个月5块钱足够了。”村民姜琳琳笑着说:“我们家院子里装两个水龙头,家里装两个水龙头,里外四个龙头出水,既省钱又方便。”
  通过“四位一体”“三员合一”的管护机制,安塞在全区11个镇街都成立了物业公司,117个村建立了服务站,1018个村民小组正在逐步推广设立服务点,并成立了一支由水务干部组成的技术指导和应急抢险服务队,打通了政村供水管理维护“最后一公里”,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