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秉持理性,审慎对待“代餐”热
智春丽
  饭点到了,买一瓶代餐奶昔;没空就餐,来一根蛋白棒;计划减肥,定制一周低脂套餐……近年来,吃代餐成为一些年轻人的选择。
  代餐,意即能部分或全部代替正餐的食物,包括代餐粉、代餐奶昔、代餐粥、代餐零食、蛋白棒等类型,一般具有低热量、易饱腹、营养均衡的特点。代餐最初是为了解决在某些特殊环境下没有条件吃饭的问题,后来逐步向减肥人群渗透,目前则有向普通人扩展的趋势。近年来,我国代餐行业销售人员与消费者稳步增加,互联网代餐领域品牌融资金额比较可观。
  应该看到,作为控制能量摄入的方式,代餐可以成为平衡膳食的一种补充,但仅靠食用代餐产品并不足以控制体重、吃出健康。在一些极端案例中,还存在危害健康的情况。科学认识代餐的功效,合理制定膳食、运动计划,真正“管住嘴,迈开腿”,才有助于减轻体重、增进健康。
  购买代餐食品,需要保持理性消费心态。事实上,与其说代餐是一种成熟的食品类型,不如说是流行的消费概念。商家倾向于借助营销策略,把包装新潮的代餐与自律、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挂钩。同时,代餐品牌营销高度依赖社交媒体,往往利用高频次的广告植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因此,消费者在挑选代餐产品时应重点关注产品功效,避免被华丽的广告语和包装遮蔽了双眼。
  挑选代餐产品,尤须重视各类营养指标。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代餐食品》团体标准,代餐应严格区分“代餐食品”和“部分代餐食品”,且对于每餐代餐食品能提供的能量、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维生素等必须含有的成分,都有详细数据指标。然而,去年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发布的一份轻食代餐粉比较试验报告显示,在10款代餐粉中,部分产品的营养素指标并没有达到最低要求,或是超过了这个范围的最高标准。消费者在挑选代餐食品时,应该对照相关标准仔细检查配方表,把好入口关。
  从长远来看,代餐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离不开严苛的质量把控、健全的行业标准和严密的监管体系。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代餐品牌包装不惜重金,但产品制造却高度依赖贴牌加工,产品可替代性高。一些地方市场监管部门收到的相关投诉表明,代餐食品商家存在虚假宣传、虚标营养成分等问题。类似问题,都是行业需要正视并积极予以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