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探访《沁园春·雪》诞生地清涧县袁家沟村
    ▶ 让毛泽东触景生情的那片土地(资料照片)
    ▼毛泽东蜡像
    ▼毛泽东《沁园春·雪》碑文
    ▶ 记者在袁家沟村采访
  记者 张吉祥 王强 李娜 高婷
  这是镶嵌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里的一个普通小山村,然而,就是在这毫不起眼的小山村里,一代伟人毛泽东写下了雄视千古、憧憬未来的名篇《沁园春·雪》;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在这里组建了“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发布了东征抗日作战命令,签署了《东征宣言》,并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布告》公布于众,奏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的战斗序曲……
  这个小山村就是清涧县高杰村镇袁家沟村,因东征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被人们誉为“传奇村”。近日,记者一行来到这里,感悟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度过的那段红色岁月。
  袁家沟村距县城55公里,东距黄河10多公里,西距无定河3公里多,全村群山环抱、沟壑纵横,是典型的黄土沟壑村。一进村口,就能看到巨大的石壁上刻着的《沁园春·雪》全文。沿路往上走,就是袁家沟村毛泽东旧居。院落里,5孔新修缮的窑洞自西向东整齐排列,最中间的窑洞曾为毛主席住所,窑洞里有毛主席伏案工作的蜡像,还陈列着毛主席当年用过的物品,最里面是一个黑色的屏柜,再往前是一张八仙桌,左右分别放着两把太师椅,八仙桌上是一个竹篾编的暖壶,还有喝水的茶缸,炕上是一床简单的被褥和枕头,除此之外,是已经保护起来的一个小炕桌和麻油灯。
  这5孔窑洞是袁家沟村白育才的家,白育才老人已经去世,现由白炳池看护。白炳池曾是村支书,退休之后就在这里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作讲解。
  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红军决定东征。毛泽东把东征大本营放在清涧县东区,中共中央曾在袁家沟村宿营半个多月。
  为什么要在袁家沟驻扎?同行的清涧县委办干部,也是清涧党史研究人员的袁亚飞介绍说,袁家沟村有两个优势,一是它地处两山之间的沟道深处,溪流两侧山势险要,丘陵纵横,羊肠小道四通八达,便于防空和隐蔽;其次,袁家沟村是最早的陕北革命策源地之一,在1927年下半年就建立起中共支部,1934年进行了土地革命,1936年党、团力量不断壮大,很多有志青年参加了革命,贫农会公开活动,群众基础很好。
  对于毛主席来到这里的场景,白炳池从父亲白发云口中已经听说过无数次了,但每次向游客讲起这些,他依然激动不已。“毛主席来的时候很隐蔽,只有白育才和我父亲几个人见过,听父亲讲,红军来到村里时,天气很冷,战士们都穿着草鞋,没有袜子。”白炳池说。
  从白炳池的讲述中,我们还得知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当时,村支书白发云听说毛主席连一件像样的衬衣都没有,就给婆姨白玉桂说:“我今儿才晓得,毛主席(现在)连件像样的衬衣也没有,你抽空给他缝一件。”
  白玉桂一听给主席做衣服,胆怯地说:“我怕笨手笨脚做不好,让主席笑话呀!”白发云说:“毛主席身材比我高一些,你缝宽些就好。”于是,白玉桂把家里珍藏多年的一块白细布拿出来,精心缝制起来。
  过了两天,白发云把做好的衬衣送给毛主席。毛主席高兴地说:“你媳妇的手艺不错,真是个好媳妇!”说罢,顺手拿出四块红军票递给他。白发云赶忙拒绝,毛主席摆摆手笑着说“:你媳妇给我缝衬衣,我很高兴,给你四块红军票也是合情合理的,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是我们红军铁的纪律嘛!”白发云听主席这么一说,只好收下。白家一直珍藏着这四块红军票,即使在最艰苦的时期,也没舍得花。
  而关于《沁园春·雪》的创作故事,要从1936年2月3日说起。当时,毛泽东率领东征总部机关,从延长向清涧进发,途经延川县王家圪凸、后段家河,清涧县双庙河、李家山等地,于2月5日下午到达袁家沟村。毛泽东到达袁家沟村的当晚,下了一场大雪,整个路面都被大雪覆盖了。
  2月7日,为了察看东渡黄河的地形,毛泽东带领随行人员踏着积雪来到了距离袁家沟10公里、毗邻黄河的高家坬塬上察看地形,了解渡口情况,准备挥师东征。当他在塬上看到连绵的黄土高原被大雪覆盖的壮观场景,面对顿失滔滔的母亲河,山舞银蛇的北国风光,以及华夏民族处于日寇欺凌的危难时刻,毛泽东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久久凝视着被皑皑白雪覆盖的壮丽山河,胸中激越着的豪放诗情喷涌而出,当晚,回到窑洞伏在炕上的小木桌上写下了著名的《沁园春·雪》初稿。
  在袁家沟村的16天,毛泽东与老一辈革命家一起运筹帷幄,憧憬未来。在此期间他撰写了著名的《东征宣言》,宣言中写道:一切爱国志士,革命仁人,不分新旧,不分派别,凡属同情于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者,本军均愿与之联合,进行民族革命之伟大事业。
  怀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1936年2月22日晚,红军抗日先锋队在高家坬塬下面的辛关渡口强渡黄河成功。23日早,毛泽东、周恩来等也先后乘坐木船在辛关渡口渡过黄河,踏上抗日东征的路程。
  毛主席在袁家沟村生活和战斗的岁月,为后来当地白如冰、白栋才等一大批热血青年坚定革命热情,投身革命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以至袁家沟村户户有红军、家家有烈骨,更使得袁家沟村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