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党,是一个名词。
爷爷是一名抗战老兵,从我记事起,他就经常教育我要好好读书,将来报效祖国。清晰地记得爷爷教我识的第一个字,就是“党”字,他总对我说,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因为有这个“党”。也就是从那时候起,十个笔画的党,深深地烙在一个孩子的心头。
在爷爷的影响下,我喜欢上了红色歌曲和英雄故事。从《东方红》到《学习雷锋好榜样》,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到《春天的故事》;从夏明翰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到刘胡兰的“生的光荣,死的伟大”;从叶挺的“爬出来吧,给你自由”,到董存瑞的“为了新中国,前进”……
那时,只知道有一群人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里开始了大无畏的英雄构想;那时,只知道有一群人为了中国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那时,只知道鲜艳的五星红旗,是用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耀眼的鲜红。
所以,那一抹鲜红,成了我心中“党”的代名词,也成了我成长的记忆。仰望她,成了一种姿态。
参军后,党,是一个形容词。
从穿上军装的那天起,父亲就告诫我一定要认真学习,好好工作,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党员。初入军旅的我,以为党员只是一个身份标签而已。但很快我就发现:在摸爬滚打的训练中,党员,是身先士卒的身影;在急难险重任务前,党员,是冲锋陷阵的身影;在危险灾难来临时,党员,是逆行而上,不怕流血牺牲的身影……
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到百万雄师过大江;从长征路上的挑担人,到解放战争的支前队;从“春天的故事”,到“最成功的脱贫故事”……正是有无数个这样前仆后继的身影,中国共产党才能够由几十名党员发展为一个永葆青春的百年大党,才能从一艘风雨飘摇的“小小红船”壮大为披荆斩棘的“巍巍巨轮”。
我们伟大的党,如何形容?我一次次地在生活中寻找着答案。
有人说,党是一件汇聚温暖和真情的遮风挡雨的棉袄;有人说,党是一座凝结智慧和力量的传播爱心的桥梁;还有更多的人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其实,这些都是,却不足以形容。
但那些身影,却成了我心中“党”的形容词,所以,成为她,成了一种理想。
入党后,党,是一个感叹词。
永远不会忘记,在入党志愿书里写下字斟句酌的肺腑之言;永远不会忘记,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那一刻,在党旗面前的庄严宣誓。那是每一位共产党员人生转折点的一次洗礼,是崭新人生的开端,其意义不止于一个简单的动作和仪式,而在于坚定信念、牢记使命,愿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坚定态度和决心。
我深知,作为一名党员,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不仅要继往开来、开拓创新,也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要在党的引领下,听党话,跟党走,争当优秀党员。
然而,每一次重温入党誓词,都让我满怀激荡,感慨万千。
因为,回眸伤痕迭起的岁月,今日盛世正如先辈之所愿,如何不感慨?
因为,展望五彩缤纷的前程,明日繁华更值得“后浪”期待,如何不感叹?
“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永不叛党!”这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誓词,成了我心中的“党”的感叹词。所以,忠诚她,成了一种信仰。
如今,党,是一个动词。
近期的党史学习教育,让我对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更深刻的领悟。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一部党史就是为初心而奋斗的历史,就是党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鱼水情深的历史,就是“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的历史。
如今,在我看来,党,不是名词,不是形容词,也不是感叹词。党与党的千千万万个成员,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党是一个实实在在,永远在行动的动词。
党,是黄土地里生长出来的坚韧不拔;党,是枪杆子里打出来的势不可挡;党,是人民群众的小推车推出来的浓浓情意……她是阳光下永远高举的镰刀锤头,她是新长征路上永远飞扬的鲜明旗帜……
所以,永远跟党走,就成了我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