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彭琛)近年来,市黄龙山国有林管理局通过人工造林、森林抚育、特殊珍稀林木培育等林业重点项目建设实施,将推进生态修复工程与加快林业产业转型发展相结合,发展了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林下中药材种植、野生菌类采集加工,帮助当地村民走出了一条兴林富民之路。
该局首先将森林抚育、封山育林、低效林改造等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与当地林区群众增收致富结合起来。在实施过程中,因地制宜,科学采取种植培育、改造培育、保护培育技术措施,利用营林生产中的枝梢枝桠开展林下黑木耳、猪苓种植;在林中空地及郁闭度0.5以下的林地中,开展林下中药材种植培育;通过砍灌修枝、整形修剪、平茬复壮、补植等技术措施,对现有连翘、榛子等药用植物进行改造培育,提质增效;对现有野生菌类、中药材等资源进行保护培育,提高产量,提升品质,扩大分布范围,为林区群众从事林副业生产创造有利条件。截至目前,全局培育各类林下经济24.63万亩,其中种植培育食用菌180亩、中药材310亩,改造培育中药材330亩、榛子等450亩,保护培育食用菌10.9万亩、中药材10.6万亩、榛子等3万亩。在不断增强优质森林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的基础上,该局积极动员和鼓励林区群众有计划地进行免费采收,实现增收致富。
其次,为了避免群众盲目采收、过渡采收,该局积极与相关大专院校合作,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辖区内植物及大型真菌分布情况进行全面调查,认定有经济价值的中药材和野生菌类60余种。同时,该局还编印了科普手册,以基层国有林场为单位,对林区群众开展林业法律法规、林下产品采集加工技术及生态保护知识培训。通过培训,既普及了科学采收知识,又提高了自发保护意识,为越采越多、永续利用提供了技术保障服务。
除此之外,该局还借助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提升所在村庄周边绿化美化档次,吸收当地群众参与劳动和管理,帮助部分群众解决就业问题,增加群众收入。据统计,仅从事林副业生产和通过发展森林旅游带动群众就业,全县人均年收入可增加1000元左右,从而实现了“林业兴、乡村美、群众富”,有力助推了全县乡村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