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优化资源配置 助推经济发展
——我市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的实践探索
    ● 科技创新助推我市公共资源交易智慧化(资料照片)

  2015年8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方案>的通知》,全国范围内的公共资源交易改革正式启动。2016年8月1日,延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成为全省首家公共资源交易机构,开启了延安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建设,推动公共资源交易从有形场所向电子化平台转变,实现“平台之外无交易、平台之内高效阳光交易”,全市公共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为延安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贡献。
  我市加快整合规范交易平台,坚持应进必进原则,从源头遏制腐败行为。市公共资源交易审查监督委员会两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解决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事宜。2016年11月,延安市编委会核定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公室、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编制,明确了机构职能。平台整合过程中,坚决杜绝管理盲区,凡涉及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土地交易、特许经营项目等事项,以及政府确定必须进入市场配置的其他公共资源项目,都要按应进必进、能进则进的原则,统一纳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公开交易,实现了平台之外无交易。
  为确保改革顺利实施,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从制度创新入手,不断统一制度规则、规范交易行为、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先后以市政府文件印发了《延安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实施细则》和《延安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中介服务超市管理办法(暂行)》,配套出台了交易登记信息发布制度、投标保证金管理办法、专家抽取管理制度、开评标程序及纪律等16项管理制度,覆盖全领域、全流程和各环节,真正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建立了社会监督评价制度,定期举办“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开放日”活动,邀请“两代表一委员”、行业监督部门、群众代表、新闻媒体建言献策,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不断推进阳光、透明、开放、服务型单位建设。
  我市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公共资源交易智慧化。具体来说,一是打造“三大平台、九大系统”。以“互联网+交易”为支撑,建立了“三大平台、九大系统”,即公共服务平台、项目交易平台、行政监督平台和安防监控系统、开评标监控监听系统、专家通知及身份认证系统、变声询标系统、信息发布系统、数据中心系统、广播及排队叫号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机房系统。交易全程实现了电子化、公开化、公正化,做到“统一交易制度、统一交易登记、统一信息发布、统一场地安排、统一专家抽取、统一投标保证金管理、统一交易文件格式、统一交易监督见证”,目前建设工程招标项目实现全流程网上交易、交易“零跑腿”,其他招标类项目办理事项全程留痕、交易“最多跑一次”。二是研发投标保证金智慧管理平台。投标企业通过电子转账至投标保证金子账户,招标结束后保证金本息实时通过交易系统原账户退回企业。保证金收缴在保密状态下进行,防止了投标人名单泄露,减少了围标串标几率。三是建立网上中介服务超市。率先在全省建立了第一家中介服务超市并于2019年12月18日上线运行,真正做到了“零门槛”入驻、选取方式多样化(直选、竞价和择优)、信用信息互联互通,中介机构的服务质效不断提升,服务费用明显降低,为全市打造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公共资源交易中介服务环境。截至2021年8月31日,中介服务超市入驻中介机构161家,涵盖了招标代理、工程造价咨询、资产评估、产权拍卖等多个领域,为318个项目提供了中介机构选取业务,其中,44笔代理服务费共计211.84万元,节约资金33.34万元;274笔费率招标,平均费率0.63,下降11.29%。四是优化再造交易流程。根据平台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对交易流程进行优化,有效堵塞管理漏洞。结合领导干部插手工程领域专项整治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2020年3月份工程招标不见面开标系统投入运行;远程异地评标上线运行,推动了公共资源交易评标专家资源跨地区、跨行业共享,提高评标效率,防止人情腐败;大数据分析系统、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进一步规范了数据储存,打通了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最后一公里”。
  优化营商环境是振兴经济的关键。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头号工程”,多措并举,推动营商环境持续改善。简化企业办事程序。对服务企业实行“零门槛”进入,实现招标信息发布、投标保证金退还等关键环节业务全部线上办理;对项目开评标等全程见证监督;对专家出勤评审情况、开标评标过程进行见证记录,发现违法、违规和违反交易流程等行为或其他异常情况的,形成记录并报告监管部门进行处理,对违法、违规及其他异常情况未做相应处理前,暂停或中止交易活动。统一了“交易见证书“”中标通知书”模板,作为项目在平台交易的证明文件和交易结果凭证。电子保函平台建设完成,为投标企业提供更多元的选择,释放大量占压资金,提升市场活力。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不断从“有形市场”向“无形市场”蝶变,随着“在线投标”“不见面开标”“异地评标“”电子保函”等成为常态,将进一步解放市场的人力资源,有效降低交易成本,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我市公共资源交易改革成效明显,2016年8月至2021年8月,累计完成交易项目12052项,交易额1664.46亿元,其中,2021年1-8月份共完成交易1258项,总交易额163.32亿元,节约资金26.79亿元,其中工程招投标1021项,交易额131.13亿元;政府采购187项,交易额7.79亿元;土地挂牌出让45宗,成交价24.32亿元,出让金增收额12.65万元;产权交易5起,成交价746.83万元。延安市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工作得到了中省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2017至2020年先后被中国公共资源交易跨区域合作联盟评为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先进单位、全国公共资源交易优化营商环境十佳机构、全国公共资源交易机构100强,荣获“全国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峰会制度创新奖”“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制度创新成果奖”和“全国公共资源交易科技成果三等奖”等多个奖项。
  经验启示
  整合交易平台是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健康发展的前提。从延安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的实践来看,要不断健全平台体系,完善交易平台运行统一规则,规范“应进必进”平台基础,充分实现服务、交易、监督三大平台支撑作用。要建立综合交易监管体制机制,破解目前存在的多头监管和多头不管的难题。完善制度体系是促使公共资源交易良性运行的有效保障。从延安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的实践来看,只有抓
  好制度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才能保证交易活动标准统一、规范有序。要完善人才培养制度,构建交易改革专家智库,引智借力。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实现各类人员向专业化发展,向专家型过渡,助推公共资源交易高质量发展。
  运用新科技是提高公共资源交易效能的有力抓手。从延安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的实践来看,要不断深化数据赋能,充分运用华为云平台先进技术优化数据存贮,通过完善管理体制、监督机制、安全防控体系,为智能化评审、智慧化监管、业务领域拓展、服务功能提升提供保障。要积极探索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应用,解决公共资源交易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突出矛盾,确保公共资源交易更快捷高效、阳光透明。
  提升交易配置效益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根本动力。从延安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的实践来看,公共资源交易配置效益是营商环境考核的重要指标,要从落实“放管服”改革、发挥财政增收节支作用、服务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着手,全力为市场主体提供精细化、人性化服务,形成交易流程优、效率高、服务好的营商环境,让公共资源交易成为展示延安良好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和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