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绿水青山奠基 绿色发展兴县
——黄龙县践行“两山”理念改革创新试点的实践与探索
黄龙森岭公园树顶漫步
  近年来,黄龙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生态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本钱,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准确把握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之间的辩证关系,开展践行“两山”理念改革创新试点工作,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文旅带动、产业富民、全面振兴”发展战略,科学研判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新态势,狠抓项目建设,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助推城乡统筹发展,营造出了“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绿色生活环境,实现了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美丽乡村与美丽城镇交相辉映、美丽山川与美丽人居有机融合,开创出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在发展的过程中,黄龙县委、县政府坚持规划先行,专班运行。结合县情深入分析发展成就、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各项要求为前提,合理布局各类空间,多次赴省市发改委对接国家产业政策,依托各行业规划,准确定位全县发展战略和目标,突出生态优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沿黄城镇群建设。先后精心组织编制了黄龙县践行“两山”理念改革创新试点方案、黄龙县“十四五”规划、黄龙县全域旅游总体规划、新能源建设规划等一批中长期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县域发展的突破重点、产业布局及各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工作重心。组建了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等为副组长,16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工作专班,专班下设了10个工作组,分工明确,各负其责,保障试点改革稳步推进。
  生态为基,筑牢屏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开展“四大”保卫战,林草覆盖率达到92%以上,2016年以来完成各类营造林20.15万亩,新增人工湿地10公顷,实施水土流失治理152平方公里,“河长制”落实到位,“林长制”启动运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6.84%、污水处理率86.1%。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47个清洁乡村、生态村实现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率达94%。全面实施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先后获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褐马鸡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和国家园林县城,已成为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黄土高原上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
  夯实基础,均衡发展。全面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致力完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近年来,全县完成保障住房配套设施建设项目38个,城区杆线下地、城区道路改造、第二生活垃圾填埋场等基础设施相继建成投用,老旧小区改造全面启动,严厉打击整治违规违建,城区面貌焕然一新,城市框架逐步拉大,建成区达到7.5平方公里。建成335处供水工程,全县集中供水率为93.5%,自来水普及率达97.86%,实施了第二水源公寨沟水库及供水管网工程。榆蓝高速黄龙段建成通车,韩黄高速开工建设,G242线旗杆庙越岭隧道贯通,累计改修新建620公里县乡道路,顺利实现村村通油路,制约黄龙发展的阀门逐步打开。坚持以城带乡、城乡共建,24个美丽宜居乡村、14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完成对标建设,改造户厕9342套,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稳步推进。全县实现户户通电和户表改造,城乡电力配套全覆盖。城区天然气全覆盖,4G网络和宽带网络全覆盖,“5G+光网”项目签约,通讯基础设施有力保障县域经济发展。
  壮大产业,增强动力。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重要支撑,坚持优化生态农业、发展绿色工业、培育现代服务业,三产比例由“十二五”末的36.2∶9.3∶54.5调整到2020年的32.2∶22.4∶45.4,非公经济占GDP比重34.1%,初步实现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一是现代农业持续发展壮大。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以培育农业优势产业、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为主线,加快推进农业向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苹果种植突破16万亩、核桃种植稳定在28万亩,发展中蜂9.2万箱、中药材2万亩,形成了以苹果、核桃、中蜂、中药材为主导,以蔬菜、大闸蟹、羊肚菌等特色产业为补充的农业产业新格局。组建家庭农场15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16家,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成功创建“一乡一业”专业镇4个,“一村一品”专业村31个,白马滩镇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二是绿色工业拉动凸显。依托丰富的风光资源,全市首个太阳能光伏电站、风力电站在黄龙并网发电,目前已并网461.6MW,在建350MW,到“十四五”末装机量将突破3000MW,生态工业园区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小微企业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投用。三是生态旅游提档升级。充分利用生态人文资源优势,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发展,获批省级旅游示范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通过省级初验,成功创建了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4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围绕康养体育游、休闲度假游、文化体验游、乡村民宿游、红色教育游、自驾房车游、生态和谐游、研学知识游等主题,初步形成了以康养度假为主线,科普研学、休闲体育、绿色培训为支撑的全域旅游格局,旅游业呈现出“建设加快、档次提高、影响扩大、带动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
  经验启示
  在实践与探索的过程中,要着力强化规划引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活市场主体活力。充分发挥规划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和综合调控功能,强化规划刚性约束,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动态掌握经济发展规划进展情况,对预期完成难度较大的任务和指标,深入分析原因,研究制定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对策,力争全面完成。始终坚持“党政主导、部门联动、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的思路,不断推进政府主导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精品旅游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做大做强旅游业的突破口,引导、鼓励民营资本参与旅游开发,激活旅游企业的发展后劲。
  其次,要着力挖掘资源禀赋优势,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首先要立足资源优势,在打造特色品牌上求突破。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生态与经济双赢”,充分发挥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进一步发展壮大绿色食品加工业,努力做深农副产品加工业,持续做强绿色能源业,全面提升生态效益。其次围绕生态旅游,全力促进三产经济蓬勃发展。以创建国家旅游示范基地和打造国内知名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以标准化体系建设为引领,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还要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多元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助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努力促进农民增收。
  还要着力抓好重大项目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坚持未雨绸缪,从黄龙实际出发,以瞄准大项目、培育大产业为主攻方向,建立项目策划包装、筛选发布、衔接洽谈、全程帮助以及年度投资计划的跟踪落实、监督检查等“一条龙服务”工作机制,有效推动全县经济社会的突破发展。千方百计抓好固定资产投资,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高质量策划包装一批产业类和基础设施类大项目、好项目。切实改进招商引资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力度,完善招商项目落地推进机制,加大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考核力度,开展政府、企业失信专项治理,努力解决项目落地难、推进慢、落不实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