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采摘苹果 ◀村民在晾晒谷子 通讯员 张伟 高诚
初冬的早晨,灰白色的云雾弥漫了大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升起,云雾渐渐散去,美丽的苏丰村渐渐展露出来。
阳光下,通畅整洁的柏油马路,绵延如带的农田果园,初具规模的特色产业,干净漂亮的农家院落……宛如畅游在一幅美丽乡村的画卷之中。
曾经的苏丰村并不是眼前这般。而今,在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目标下,全村美化入户巷道,打造移民搬迁房,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不仅村容村貌发生了较大变化,也让群众养成了“讲卫生、爱干净、树新风”的好习惯。
“苏丰村变了,变好了、变美了、变富了,我觉得比起城里人的生活,在这村里生活舒适又舒心。”正在自家门前打理篱笆栅栏的村民冯东阳说道。
荒地变成“镶金田”
离苏丰村党员活动室不远处,就是村里为养牛户新修建的牛棚,全村11户村民的56头牛都集中圈养在这里,不仅水电齐全、干净卫生,更方便养殖户喂养管理。
“以前我养2头牛,用石棉瓦盖的牛棚,现在养8头牛,都圈养在这个新修的牛棚里。以前牛把大便拉在土路上,很臭很脏,不好清理;现在圈养在这儿,比起以前容易收拾多了。”养牛户冯有梅介绍道。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为了让群众吃上“产业饭”,走上小康路,苏丰村将“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支农惠农政策扶持力度,以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
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村民知道,土地是他们的优势资源。如何让“土”生“金”,村民们都在思考、想办法。
随着陕果集团的到来,苏丰村找到了致富的密码。与陕果集团合作,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将村里的闲置土地变为“镶金田”,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让村民实现了就近就业,在增加收入的同时还可以更好地照顾家庭。
“当时我们流转了苏丰村土地1150亩,一亩地是200块钱,1150亩一年收入23.6万元。农民一年四季可以在这里务工,一天120块钱,也不耽搁农民家里面自己的农活儿。”陕果集团延川公司苏丰农场负责人何长宏为苏丰村第一书记张明明介绍着果园情况。
如今,全村21户贫困户共72人已全部实现脱贫,202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0393元。
幸福生活留乡愁
2021年,苏丰村被定为省级乡村示范村,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
“因为苏丰村人居环境好、产业发展好,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刚上任的苏丰村第一书记张明明自信地说道。
这些年,苏丰村的变化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幸福写在了村民们的脸上。
“有政府的移民搬迁好政策,我们搬到了新房里,路也硬化了,水电都通了,生活条件也好了。有了病给村医在微信上一说,医生就过来给咱检查,也挺好的。”村民刘世前笑着说。
脱贫攻坚以来,靠着政府的好政策,村民们像刘世前一样,不仅凭借种植苹果脱了贫,还把生活过得红红火火。
农村美、农业兴、农民富,苏丰村通过有效治理,不仅提高了村民经济收入,还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幸福指数。
“现在国家政策对农民太好了,我感觉今后的日子一定会一年比一年好。”憧憬着幸福生活,刘世前开心地笑了。
农村不仅要富、还要更美。近年来,苏丰村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发展目标,在打造好村容村貌的同时,积极发展美丽经济,盘活沉睡资源,以“三变”改革为抓手,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核心,以产业精准扶贫为依托,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及群众需求,因地制宜地发展了苹果、葡萄、黄桃等种植产业和养牛、养鸡等畜牧产业,将群众牢牢嵌入产业链条,建立起经营主体与群众利益联结机制,有效激发农村资源和内生动力,稳步推进产业发展,全面夯实农民持续增收、脱贫致富的产业基础。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谋划高标准农田、产业砂石路等26个项目。争取把苏丰村建成美丽幸福的新农村。”张明明说道。
如今的苏丰村,蓝天白云、广袤无垠,村风文明、生活恬静。初冬时节,在干净整洁的移民搬迁院里,村民们正满面笑容地拿着铁锹晾晒着收获的小米,在阳光的照射下,那一粒粒小米,散发出金黄色的光芒,而窗户上挂着的一串串干辣椒,亦如同一个个红灯笼般,映衬着村民们红红火火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