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琵琶声声动艺苑 代代相承有传人
——延长县着力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
  记者任琦通讯员呼未龙高翠翠 李云龙
  走进延长县小学六年级一班的教室里,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曲颈琵琶的第四代传承人刘忠元受邀正在为孩子们上非遗课程。
  近年来,延长县持之以恒创新发展,不断培育赓续土壤,拨动传承薪火,让民间艺术持续迎来崭新的春天。曲颈琵琶作为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音色优美,穿透力强,弹奏起来悦耳动听,高音区明亮而富有刚性,中音区柔和而有润音,低音区音质淳厚等特点,深受大众喜爱。
  在过去娱乐匮乏的年代,刘忠元也曾多次走村串户用曲颈琵琶演绎着不一样的陕北说书“。曲颈琵琶是盲人谋生的一种办法,那时候我们弹奏曲颈琵琶一是给老百姓展示一下民间乐器一种民间活动,另一方面也在教人逗乐、开心,给人讲些故事。”刘忠元说,曲颈琵琶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已经研究了22年。早年间他家境贫寒且患有先天性眼疾,为了将来能有一份谋生的工作,父母几经波折让他拜师学书,8个月后,17岁的他艺满出师怀抱曲颈琵琶说书至今。
  作为一名民间老艺人,刘忠元凭借学得的一身精湛技艺,在那个娱乐资源匮乏的年代,为乡亲们带去无穷欢乐。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时至今日他依然站在曲颈琵琶的演绎舞台上,为服务社会发展及艺术传承添砖加瓦。
  2020年,刘忠元有感于勇于奉献,冲锋在前,勇挑重担,永不懈怠,一往无前的抗疫精神,便和徒弟王建宁用时两天创作了《万众一心战疫情》,传达党的好政策,传递社会正能量,唱词就取材于2020年以来国家在抗击疫情方面的举措及成效。但如何用曲颈琵琶将故事生动地呈现出来,却是不小的挑战“。王建宁原来是三弦派的说书人,如今跟我学起了琵琶,所以我俩往一块融合的时候就有些困难。”刘忠元说。
  经过反复琢磨练习,《万众一心战疫情》有了精彩呈现,能准确反映当今的时代主题和精神,是受到大众好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从艺22年来,刘忠元不断用新的技术手段去演绎和传承曲颈琵琶,他通过网络直播、进校园、进社区等方式坚持不懈为曲颈琵琶的传承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了解刘忠元的故事及上了他的课后,延长县小学学生尚雨颇有感触地说,“民间艺术是瑰宝,我觉得作为年轻一代,不仅要了解曲颈琵琶,更要把它很好地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它。”
  延长县小学副校长吴凯杰表示,非遗进校园,不仅是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有利举措,也是提高孩子们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创新之举,可以让下一代孩子从小接触非遗、了解非遗,丰富学校的教学资源。
  传承需要每一代人精心雕琢,不断摸索,也要紧跟时代步伐进行创新,正是因为不断尝试、摸索和创新,在如今庞杂而繁复的网络时代,人们依旧可以领略到千百年以来的琵琶艺术流光溢彩的魅力。
  “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全县实现可持续的经济、文化全面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比如我们的曲颈琵琶在一代代传承者的口传心授,才发展到今天的形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表演形式,蕴含着当地鲜明的时代特色和风土人情。”延长县文旅局局长常胜军说,未来将继续对剪纸、曲颈琵琶、石板画、布堆画、曲艺等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充分挖掘、保护和传承,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措施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代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