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非人工的纪念碑”
郭愿宏
  初冬的早晨,大地覆盖了一层薄霜,松柏换上墨绿的戎装。我们被一种神圣而不可抗拒的力量牵引,忘记寒冷,来到延大背靠的文汇山,拜谒路遥先生的墓冢。
  天色阴郁,西风萧瑟,有几分悲壮的意味。我们踏着冰冷的石阶,内心燃着熊熊的火焰,向路遥墓冢所在地前行。纵季节更迭,景物变幻,可依旧无法销蚀大山浑厚的本质和傲岸的气势,无法改变人们对路遥的无限崇敬。
  柳青说,“文学是愚人的事业。”但总有“愚人”钟情于文学,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劳动,像农人营务一茬茬庄稼,以真善美的精神食粮,滋养和提升人的灵魂。路遥是陕北这块黄土地养育的作家,柳青的人格和作品对他影响很大;曹雪芹、鲁迅、托尔斯泰、高尔基、巴尔扎克、莱蒙托夫、惠特曼等作家的经典作品,他读过多遍;对时政的高度关注,使他养成每天阅读《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参考消息》的习惯;特别是对土地和亲人深沉的爱恋,奠定了他现实主义创作的深厚基础。他以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以燃烧的状态,用生命和良知写作。他在文学上的才华与实力,不容置疑,无需证明,单是中篇小说《人生》就足以震惊文坛。也许是黄土地赋予男人的深情、倔强、热烈、“霸气”、磅礴、狠绝,他给自己设定了“严苛”的人生目标,即四十岁前要完成一部长篇小说。他用顽强的奋斗精神,克服家庭、生活、疾病、疲劳等诸多困难,以夸父逐日的耐力,持续奋笔写作。他在《平凡的世界》中写道“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了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他在写作最艰难、最孤独、最痛苦的时候,始终不放弃奋斗,始终相信生活的美好,始终与他笔下的少安、少平、润叶、晓霞同呼吸、共苦乐。他写道:“生活总是美好的,生命在其间又是如此短促;既然活着,就应该好好地活。思念早逝的亲人,应该更珍惜自己生命的每个时刻。精神上的消沉无异于自杀。像往日一样,正常地投入生活吧!即便是痛苦,也应该看作是人的正常情感;甚至它是组成我们人生幸福的一个不可欠缺的部分呢!”他用六年时间终于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体力精力透支,疾病无情折磨,使他只活到42岁,让无数人痛惜。他的一生是短暂的,却是辉煌长久的。30年来,这部小说一直位列华语畅销图书前列,2018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路遥“改革先锋”荣誉称号。历史印证了他获得茅盾文学奖时说的话,“一部好的作品,并不能只看当代人的评价,而要经过时间的积累。”我们坚信,他的灵魂不会寂寞,因为他回到母校延大“这个温暖的摇篮”,凝望着朝晖夕阴,激励着延大学子。
  普希金在《纪念碑》中写道:“我为自己建立了一座非人工的纪念碑,在人们走向那儿的路径上,青草不再生长……”路遥的纪念碑是他不朽的文学作品,是青山,是松柏,是良知,是读者高尚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