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黄龙县石堡镇积极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产业振兴富村富民
记者 孙艳艳 通讯员 段庆茹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近年来,黄龙县石堡镇紧紧抓住产业发展“牛鼻子”,立足于全镇经济、区位优势和各村交通便利、人口聚集、产业多元等立体条件,因村施策、因地制宜,推动菜菌果蔬等种植业和中蜂、牛羊等养殖业转型升级,培育休闲康养等新兴业态,努力实现业兴、村强、民富的目标。
  试点探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零散、可用耕地少、产业效益低是全镇产业发展的短板。为补足发展短板,石堡镇紧盯市场需求,走集约化、特色化、专业化发展新路子,以榆树河为试点,改造废弃鱼塘,建设400余人规模钓(渔)场,打造山海秘境,与青岛运营公司合作举办休闲垂钓赛事,吸引了全国各地赛手和游客前来。“一竿钓活一潭水”,一泓清水释放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帮助当地村民就业务工,带动全镇农副产品销售,为村集体带来收益近20万元。
  榆树河的成功试点为全镇产业布局打开了思路,积累了经验,树立了信心。
  “走,看看我们的小菜园。”城市生活的浮躁乏味唤起了市民对田园生活的渴望。磊庄村利用城郊区位优势,盘活低产能耕地资源,打造“东篱小菜园”,变废地为田园,一期38块小菜地备受市民朋友的青睐,传统的自产自耕自给种植模式逐步转变为休闲体验式的田园经济,亩均收益从500元增至2000元。经过一期探索试点,磊庄村将规模扩大到100块小菜地,目前已订购59单。
  经过试点和探索,石堡镇决定坚持市场导向,推动基础农业转型升级,着力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三产融合,打造产业融合“样板”。
  多点开花,筑起村民致富希望
  石堡镇通过做强产业、做精品牌,推动产业融合,促进产业多点开花,带动全镇经济发展,筑起致富希望。
  “榆树河的成功试点为我们积累了经验,攒足了人气,随着休闲垂钓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加,产业规模亟需扩大。”镇党委、政府将目光转向水资源充沛、水质极佳的梁家河村,打造了千人垂钓基地,通过组建村办公司、聘请专业团队运营、举办各类垂钓赛事攒人气、聚流量。为梁家河村717名村民颁发股民证,实现“农民变股民”,享受村办公司盈利分红。
  “现在来村里的人越来越多,我们也跟上步伐,摆起了地摊,一来能让来这儿的游客感受到我们的热情,二来家里还能多份收入。”说起垂钓赛事,在梁家河村摆摊的蔡凤梅笑得合不拢嘴。随着垂钓市场的发展,村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民就业创业渠道增多,村民“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文明乡风愈加浓厚,也打开了梁家河村休闲娱乐、亲子旅游和餐饮民宿等市场。
  为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打造村集体经济发展引擎,安善村利用紧挨县城的区位优势和劳动力充足的人力优势,挖掘传统豆腐制作工艺,建设清泉老磨豆制品加工厂,邀请专业技术人员教授当地群众豆腐制作工艺,如今已有以豆腐、豆腐皮、豆腐干、豆制品深加工为主的4条生产线,市场上随处可见“安善豆腐”。豆制品加工业的发展有效解决了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也实现了全镇加工产业零突破。
  多元产业格局的构建拓宽了村民增收致富渠道,为实现乡村振兴铸造“引擎”,注入了强劲动力。
  拓宽渠道,实现产业互补融合
  “蔬菜大棚建起来后村里有了产业支撑,促进了村民就近就业,工作顾家两不误,泄湖民俗村的建设让村里文化气息更加浓厚,设施、环境都有了很大改善。”泄湖村党支部书记乔治民说道。
  石堡镇着眼于县城果蔬消费市场,利用吉家湾腾退土地建设蔬菜大棚11个,聘请专家管理种植西红柿、火龙果、黄瓜、辣椒等果蔬,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基础农业的转型升级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搭建了新平台。
  为弥补垂钓赛事带来大量游客而住宿市场紧缺的短板,石堡镇在泄湖村打造了民俗文化村,将黄龙移民文化贯穿始终,建设风格不一的房屋建筑,既能讲述黄龙故事,展现黄龙移民文化,也能通过“民房转民宿”满足垂钓市场带来的住宿需求,形成市场需求互补的良性循环。
  新兴业态的良好发展态势延伸了产业链条,“龙头”效应愈加明显,村民增收致富渠道的拓宽筑起了乡村振兴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