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自然·柔美·哲思
——读高安侠《树的箴言》

  鹿丁联
  高安侠的散文,得去慢慢品读。若只看不品,跟喝白开水似的,喝了就喝了,留不下味道。而仔细去品,则会抿嘴一笑,觉得平实中隐含着机巧,叙写中蕴藏着思考;率真中珍藏着哲思,不经意中流露着巧思与柔美。特别有味儿,是那种吃腻了鱼香肉丝后,喝下一小碗陕北小米粥的味儿,芳香醇厚,甘甜怡人。概括地说,自然、柔美与哲思,是高安侠散文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留给我的基本印象。
  阅读高安侠的散文,你会觉得,她是那么不经意,似乎把生活中的随意一瞥,瞬间的随感所思,抑或丝丝缕缕的点滴情绪都拿来入文。高安侠非常喜欢写树,在第一辑中的“独树”篇章中,她不时从大自然的奇树异景中引发出一些生存的感悟。一棵生存于天池边的独树,与环境格格不入,扭曲变形。但在她眼中,“孤独却使它超越了平常,拥有非凡之美。”由此,便生发出一番感悟——我们不敢选择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因为那是一条孤独之路,坎坷之路。我们随大流将自己安全地隐藏于众人之中,是为了躲避这棵小叶榆的命运。我们选择了安全,也就选择了平庸。这树竟然承载着她对于生活的独特认知。在《面对草原》中,她欣喜地吟咏:“每一朵花都坚信自己最美,其实美不美已经不重要了,一朵相信自己的花,你又有什么理由说它不美呢?宽厚沉默的大草原从不拒绝任何一种花。花朵简单得动人,草原丰富得动人。任何一种容得下异类的地方,都一定如草原般美丽。”草原,触动了作者的审美思维——自信,包容,坦荡,接纳。草原,触动了作者对生活、对生命的思考。折了一朵花,看其慢慢枯萎,便引发出如此联想:“而我仅仅以爱的名义占有了它,却也毁了它。对一朵花而言,若是真爱,便不可占有,那么对一个人呢?”随后,面对辽阔的天地,便有了:“一个人的心灵要像天空那么广阔未免太浪费了,像草原一样辽阔足够了,那还有什么容不下,还有什么块垒难以消解?”“如果你在困难面前却步,不妨请教大自然。”这顿悟,这感慨,平白中透着深沉,空灵中含着理性,内敛而自谦,平和而恭敬。
  在《倾听壶口》《古渡甸的黄河》《黄河的细节》等短章低吟中,作者或穿越时空,或俯耳聆听,或仰望星空,或膜拜祖先……感悟着,琢磨着,思忖着,似乎聆听着自己的心声,聆听着来自星空来自大河的箴言:“邈远而清晰,从地层深处传来,是大地的心跳吗?内敛而张扬,像呼唤,像呐喊。”“在高高的山岗,风从远方刮来,带来远方的消息。是了,一定是那条大河!我甚至在黑暗中看到,它无路可走——前面是万丈深渊,但没有什么能劝它回心转意。”那奔腾呼啸的黄河,那迸发出迷人彩虹的黄河,给了作者莫大的启示。
  读高安侠的散文,时不时地会想起朱自清的散文。貌似说东道西,却有一条内在之线,将看似零散如珍珠般的材料连缀成一条闪烁着银光的细链,同时又传递出一种落寞之心境。这在她的散文中则俯拾皆是。比如在《永坪,永坪》一文中,写永坪,“繁华的外表,乡村的气质,还有它那工业表情混搭在一起”“楼房横空出世”“但这些楼房没有一间是我的,资历不够”;写永坪的私家宅院,“一律贴着白瓷片,在阳光下闪耀着家境殷实的光芒……这里的房子没有一间是我的,财力不够”……偶尔捎带一笔,让人总想到朱自清那“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孤寂,似不经意,却透着一种幽默与失落。
  高安侠的观察极其细致,思考又极其深广。她的叙写,既有着男性散文家的深刻与纵横,磅礴与气势;又有着女性散文家的绵软与细腻,敏感与睿智。在《邂逅》一文中,清晨偶尔跌落在手腕上的一只瓢虫,会勾起她的童真童趣,会触发她的愁绪,一会儿“在别人的爱情里掉自己的眼泪”,一会儿在小瓢虫的演技里浮想联翩——要么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要么是爬上了“诺亚方舟”,要么是像驾着“一辆漂亮的迷你小轿车从乡间小道驶上了高速公路”……真可谓思接千载,语通中外,将个“虫生大事”写得摇曳多姿,童趣横生,妙语连珠。
  读高安侠的散文,我们欣喜地发现,她不仅将视角投放于大自然中的河流、高山、平原,投放于一花一草、一鸟一虫,并从中撷取着生命的感动和生存的智慧;还将对生活在自己身边的朋友、同事乃至于采访对象,给予多镜头般的关注,为他们叙写出生命中精彩的瞬间。她关注着延长石油系统中那一个个平常却又感人的石油人,捕捉着他们的精神、思想和情感。这里有丧偶而生活整洁有序坚持工作的巡线人老惠,有技术精湛精明可爱偏偏闻“访”则“晕机”的杨站长,有柔软安静而危急时挺身而出的逆行者文华……这些平凡而大写的石油人,是那么让她自豪和感动。她捕捉到了他们生活中的闪光点,让我们也自豪着她的自豪,感动着她的感动。
  在高安侠的散文中,那种对普通平民的关照与悲悯情怀也很强烈。她将镜头平移给更多的普通人,从他们的遭遇中抒写着人性之痛。那个外出挣钱养家糊口从脚手架上掉下的小刘;那个死了丈夫拖着几个孩子开小饭馆的老板娘;那些为了生计而奔波的护线工……从他们生活的窘迫、生存的艰难中,生发出一种对弱势群体的生命关照与怜惜。读着这样的篇章,我们感受着她的牵挂和怜悯,她的真诚和友善,她那特有的温柔与情愫。
  读高安侠的散文,我们还欣喜地发现,对文化对文学,她有着诗意般的追求与憧憬,有着说不完道不尽的情愫与感喟。在《温暖与照亮》一文中,对于引领自己文学成长的导师和前辈曹谷溪先生,她怀揣着满腔的敬意与虔诚,抒写着自己心田里的暖意和感受。十个月陕北文学界那“黄埔军校”的濡染,十个月曹谷溪先生的言传身教,奠定了她的“精品意识”“细节意识”,更奠定了她的文学自信,使她从“这个典型的理想主义者”谷溪先生身上,感知到了“甘愿一生走在追逐理想长途中,犹如逐日的夸父。对后来者而言,他是榜样,是标尺”。沿着榜样与标尺指引的方向,她勤奋地耕耘着前行着,播洒着真诚与坦荡,收获着成功与喜悦。
  我们更加欣喜地发现,当高安侠将自己对文化对文学的憧憬与追求,投放于尘封在时间长河里的历史人物时,那些闪烁着智慧之光的李白杜甫们,便格外地生动起来。在《大唐的月色》中,她关于李白的每一个汉字,落在冰凉的键盘上,竟然都有了温度,有了暖意,似乎还隐隐约约地听到了回音。她通过女性所独有的柔美视角,聚焦着这个历史人物,对其一生进行着文化的叩问与盘点。那深入肌理的分析,给我们以多维度的启迪与认同。在她眼中,李白与唐玄宗的“不欢而散的结局是注定的。文人和权力的关系往往如此,最初一见钟情,终了南辕北辙,不被杀头算是幸运”“失意对一个伟大的灵魂来说,好比催化剂。正是在失意和排挤中,在荆棘一般的生存环境里,在与周遭世界难以握手言和的际遇下,才锻造和成就了那些伟岸的灵魂”。其认知与见地,哪里能看来是出自于一个小女子之口!简直犹如一个博学多才的老学究之言。这类散文,在她的文集中也是很多的。它们充盈着一种深沉的文化思考,承载着深切厚重的文学之思、文化之虑,读来令人耳新目明,别有一番思考萦绕心头。
  品读完《树的箴言》一书,我掩卷长思:究竟是什么让高安侠的观察与思考如此细腻真切,使她的书写如此柔美自然,处处透露着哲思与灵动?读她的文字,总有一种气场,将人团团围着,轻纱般从心头掠过。她以汉字特有的执着与美丽,为我们凿开了一条散文之路,开启了一扇文化之窗、文学之窗。那闪烁在字里行间的个性与灵气,柔美与哲思,引逗着我,想继续去寻觅她的佳章,品味她的文字。
  作者简介
  高安侠,中国作协会员,陕西青年作家协会副主席,鲁迅文学院第八届高研班学员。作品曾获冰心散文奖和中华铁人文学奖。长篇小说《野百合》获得第二届中国工业文学作品“光耀杯”大赛二等奖。本人曾获“延安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和“三秦优秀文化女性”称号。
   作品介绍
  散文集《树的箴言》荣获2021年丝路散文奖,是高安侠散文中较有代表性的作品,集中体现了个人文学观,笔触涉及广泛,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