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光无限好,农忙正当时。眼下正是春耕春播的好时节,上周五,新区第一中学700多名初一学生化身为“小农夫”,在校园外的劳动基地上开展主题为“传承农耕文化弘扬劳动精神”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一大早,同学们迎着朝阳、沐着微风,满怀期待地踏上了前往南沟劳动体验的旅途。
9点30分,全体师生抵达基地农耕生产劳动体验区。行过拜师礼后,劳动就正式开始了。
“我们经常说谷雨前后,种瓜点豆。所以今天我们种植玉米……”农民师傅们耐心讲解了基础的播种知识和播种步骤、注意事项,示范指导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的身体当做尺子,用胳膊、手掌来确定株距、行距的大体位置,打孔的深度等,并嘱咐他们一定要注意安全。
“现在大家可以拿起身边的劳动工具,开始种植玉米了。”随着农民师傅一声令下,同学们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在这广阔的天地间撒开了欢。
“把锄头给我,我来锄地。”
“粪土给我,我来施肥,我不怕脏。”
“老师,我来打孔。”
……
同学们扯开嗓子,撸起袖子大干起来。大家各司其职,整地、清理杂草、施肥、起垄、覆膜、打孔、下种、覆土,忙得不亦乐乎。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辛苦劳作,春耕任务总算大功告成。“小农夫”们看着自己的杰作,围在一起热烈讨论,哪个班级的责任田更整齐、哪个班级的速度更快,谁的手磨破皮了,谁的裤脚粘的泥土多……
随后,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基地的农耕文化长廊,聆听工作人员讲解我国农耕文化的历史、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在基地的陕北农耕生活实践园,同学们三五成群,有的在传统的石磨上磨玉米;有的使出“洪荒之力”在石碾上碾豆子;有的在老师的带领下自寻柴火,烧水做饭。为了早点品尝到自己亲手烹饪的柴火饭,同学们蹲在灶火旁边,不断给里面添加柴火,用嘴巴吹、用硬纸片扇,让火烧得更旺。不一会儿,美味的南瓜、红薯就蒸熟啦!大家虽然被烟熏得“灰头土脸”,但是品尝到自己的劳动果实,劳累早就被扔一边了,那入口的美味简直是让人乐不思蜀。
从课堂走进自然,从城市走进乡村,新区一中的同学们用最“接地气”的方式,上了一堂生动的劳动实践课,切身体会到劳动的伟大,体验了农耕的苦乐与奇妙。 (记者 徐睿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