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阁山是我家乡的名山,也是我心中的名山。
作为名山,就要有一个人们公认的名称。从明清以来,此山有三个名称,即石阁山、狗头山和高山。这是人们从不同角度观看此山时所形成的,即北面的人看此山如狗头,就称为狗头山;南面的人看此山似阁楼,就称为石阁山;山脚下的人看此山,见其高耸云天,就称为高山。这大概是形成一山多名的主要缘由。但是,一山多名容易造成混乱,对于地图标识、书面记载和旅游开发等,都极为不利。古人说,名不正则言不顺。我赞同古青峰的看法,目前亟须正名,即从其中选用一个名称,作为统一的称谓。我认为,高山之名,太普通,没有特点;狗头山之名,重名多,缺乏个性。只有石阁山之名,不重复,有特点,符合此山主体形象,而且高雅气派。所以,从今之后,此山就正式称为石阁山。
作为名山,就要有美丽的自然风景和独特的人文景观。从清朝嘉庆年间寺儿村古维成的诗歌看,明清以来此山已经形成了“石阁八景”之说。具体包括:磴级连云,魁楼挂月,井明金镜,塔高摘星,烟绕千佛,霞照五龙,蟒岭飞鸟,狼神归鸿。2020年秋,我撰写的《石阁山记》一文,在此基础上,结合此山当前情状,又提出了“石阁十四景”之说。具体包括:三龙会首,金狗卧石,翠柏神韵,老井甘露,禅院梵钟,宝塔凌云,魁楼摘星,云海衔日,古寨遗风,绝壁天梯,银蛇绕山,黄河入壶,万山来朝,楼阁远影,合称十四景。这是千百年来石阁山自然和人文景观历史发展的结果。
作为名山,就要恢复和重建原有的建筑群落。据说清末民初,石阁山有寺庙、道观和戏台等建筑20多座,至今却荡然无存。2020年秋,在延长县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经过石阁山民间文化协会和古青峰、赵建民(谢石)、白全安、白延平等贤达人士的共同努力,经过能工巧匠和众多民工的辛勤劳作,终于完成了北曹寺庙宇和戏楼的恢复重建工程。在即将竣工之际,王小东先生联系我,请我为石阁山寺庙和戏楼撰写对联。我认为,这是家乡父老对我的信任,因而感到非常荣幸,所以就很高兴地答应了。对联源自诗歌,又高于诗歌,是诗中之诗,因而是很难写的。我小心谨慎,字斟句酌,几易其稿,还征求专家意见,才完成了任务。
庙宇联云:
趺坐翠柏石阁万山拱拜于膝下
静观黄河神州众生萦绕在心头
横批:
佛光普照
这副对联有两层意思:第一层,从佛像的角度看,佛坐在石阁山的寺庙里,四面八方的人们都来朝拜他;佛静静地观看着,也关心和护佑着神州大地的一切众生;横批的意思是:大慈大悲,这是菩萨的恩德。第二层,从石阁山的角度看,它高高地坐落在那里,四面八方的小山都来朝拜它,四面八方的游客也都来欣赏它;它静静地观看着,热心接待周围的小山,也热情欢迎八方的游客;横批的意思是:美轮美奂,这是此山的魅力。
戏楼联云:
看生旦净丑演绎人间故事
听丝竹唱白抚慰百姓感情
横批:
观听咸宜
中国戏曲,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流派纷呈。延长县境内的戏曲多以秦腔和眉户为主。秦腔是陕西的地方戏,曲调粗犷豪放,荡气回肠,令观众精神振奋。眉户,也叫迷糊,据说是起源于陕西眉县和户县的地方戏,曲调委婉动听,富有变化,令观众着迷销魂。观众对于戏曲的欣赏,也有两个层次,即外行看戏,内行听曲。所以,这副对联就是从观众角度说的,即喜欢看戏者看戏,喜欢听曲者听曲。横批的意思是:或者看戏,或者听曲,就由你自己决定吧!
中国传媒大学蒲震元教授说:“两联一记,均已拜读。故乡山水,学者情怀,融合为一。笔墨精彩,余韵悠然,发人深思。仰观俯察,开合自然,深为感佩。”扬州大学文学院黄强教授也说:“名山胜景,题无剩义,文章联语,字字精心。佩服佩服!”看到两位著名古典文学专家的鼓励和评价,我才敢将两副对联和一篇记文,提交给石阁山民间文化协会。
作为名山,就要有文化底蕴。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大小高低也有数万座山吧!至于名山,古籍《山海经》记载有5370座,当代《天下名山词典》收入843座,国务院正式公布的有112座。其中五台山是佛教文化的圣山,青城山是道教文化的圣山,黄山是审美文化的圣山,井冈山和宝塔山是革命红色文化的圣山,而五岳之首的泰山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圣山。由此看来,文化才是一座名山的真正软实力和名片。
当然,名山也是有层级的,即有国家级名山,有省级名山,也有市县级名山。石阁山就是一座市县级的名山。名山的文化构成,除了物质层面的文化之外,还有精神层面的文化。名山文化主要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是历史不断积累而形成的。其中,历史名人的活动尤其值得重视。譬如自孔子登临泰山之后,历代文人墨客就接踵而至,形成了一道非常亮丽的文化风景线。因此,石阁山的文化也是历史不断积累而形成的,我在《石阁山记》中指出的神山、圣山和宝山,就是它的文化底蕴。当然,还有历代文人活动的产物,诸如诗歌、文章和碑记等。近年来,谢石组织的《延长在线》文友采风团、白西安组织的画家采风团和谢石等人主编的《石阁山文化》交流平台,还有古绘景多次引领摄影家、书画家和媒体记者等,都先后聚集到石阁山开展文化艺术活动,创作出一大批石阁山题材的诗歌、散文、传说、故事、书法、绘画和摄影等作品,极大地丰富了当代石阁山文化建设的内容。
我爱家乡的石阁山,我也热切期望石阁山成为真正的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