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用“土办法”播种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夕阳西下,余晖缓缓泼洒。农民手扶播种器,行走在松软的土地里,一幅充满意境的夕阳农耕图在田地间展开。
在安塞区砖窑湾镇金盆湾行政村李盆窑子村,映山红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负责人白晓说:“本来要用机器播种,但由于疫情原因,播种机买不回来,趁着这几天土地墒情好,不想错过播种好时节,我就自创了‘土办法’播种。”
白晓的“土办法”是在播种器上绑一根1.8米长的竹竿,在播种器播种玉米的同时为播种大豆留下种植空间,一圈转回来刚好套种4行玉米3行大豆。
“虽然是‘土办法’,但是播种率一点都不比机器差。”白晓笑着说。
映山红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由安塞区残联扶持残疾人白晓创办,是该区残疾人产业发展示范点。该示范点占地500余亩,通过“农场+农户+残疾人”的形式,吸纳了附近农户和近30余名的残疾人加入,秉持带弱益残初心,在促进残疾人发展和共同富裕上起了带头作用,让更多残疾人实现更好发展。
人工套种播种,需要多人进行。白晓说,“今年播种一开始,我就雇了12个人在农场干活,其中8人都是残疾人。每人每天180元工资,已经种了10天了,大概还得一周才能种完。”
“我是通过区残联介绍来农场干活的,来这干活的也大多是残疾人。农场的活比较轻松,像一些翻地除草、洒肥播种的活我们都能干。”正在干活的谷万生说。
谷万生是西河口镇牛庄沟村村民,一次意外导致身体残疾,不能干重活。“身体一有残疾,很多工作都做不了,工地也不要。现在通过残联和白晓的家庭农场,像我一样的残疾人也有了稳定的收入,非常感谢残联,感谢农场,给残疾人提供了平台,让我们也有了用武之地。”
“我从去年开始,只要农场要人,就来这干活。在这干活,苦轻离家近,还能挣钱补贴家用,我觉得很好。”谷万生笑着说。
500余亩田地,松土翻地全部完成,播种施肥正在有序进行,松软肥沃的土地融入了白晓他们辛劳的汗水,也必将收获沉甸甸的果实。
“今年,买种子花了3万多元,化肥花了将近15万元,好东西都撒在地里了,翻地是我自己开着三轮车一块块翻完的,播种也是自己一行行辛苦完成的,看着种子种到地里,再加上今年政策好,玉米套种大豆政府给予扶持补助,我相信,今年一定能丰收。”说话间,白晓黝黑的脸上溢满笑容,仿佛已经看到片片金黄、粒粒皆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