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诗史探迹:
诗仙李白曾“打卡”黄陵并留下诗篇
    ●黄陵国家森林公园风景    图片由黄陵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刘树勋
  一千多年前,一道耀眼的星光从坊州(今黄陵县)上空划过——“踏破五岳不辞远,平生好入名山游”的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打卡”坊州,并留下诗作两首。
  自中学时起,我就对中国古代诗歌特别是对李白诗歌充满了热爱和仰慕之情,并且收藏了数个版本的李白诗歌选集。今年2月,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李白及其作品,我网购了当代李白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李太白全集校注》和全新的李白全集普及本《李白全集注评》。
  李白诗作探迹
  煌煌八卷本的《李太白全集校注》由凤凰出版社于2015年12月出版,是当代李白研究大家、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郁贤皓先生毕生治学经验之结晶。在前贤和今人研究的基础上,年近九旬的郁贤皓先生数十年来用“竭泽而渔”的方法搜集资料。他以认真审慎的态度,通过实证研究对李白的全部诗文进行重新整理编集,删除伪作,补入遗诗逸文,并进行校勘、注释、评笺,从而为学术界提供了一部全新的李白全集校注本,堪称当代李白研究的最新总结。这个总结建立在版本、考据、义理之上,继往开来,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献意义。《李太白全集校注》的整理以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影印静嘉堂文库藏蜀刻本《李太白文集》为底本,又参校诸本,并精心出校,保证了《李太白全集校注》能够成为接近历史真实的李白作品全集。而三卷本的《李白全集注评》则由凤凰出版社于2018年5月出版,注评者郁贤皓先生对李白全集进行题解、注释、评笺和品评,真正让“书写在古籍中的文字活起来”。
  在对《李太白全集校注》《李白全集注评》的阅读中,我读到了这样两首诗:《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与《留别王司马嵩》,这是李白于唐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初春,游历坊州,干谒坊州司马王嵩和阎正字时,所写的诗篇。关于坊州,据《旧唐书·地理志一》记载:“武德二年,分鄜州置坊州,以马坊为名。天宝元年,改为中部(郡)。乾元元年,复为坊州。”治所在今黄陵县桥山街道轩辕街,即上城。
  黄陵县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寝黄帝陵所在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远在新石器时代,黄陵的先民便在这里劳动,繁衍生息。自秦置上郡阳周县始,历代或设县制、州制和郡制。中华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曾长期沿用的中部县更名为黄陵县至今。
  据了解,《中部县志》《黄陵县志》《黄帝陵志》《黄陵文典》和我手头上黄陵出版的各类文化书籍,均没有关于李白曾游历坊州并题诗两首的记载。并且黄陵人中也鲜有深入了解过这两首诗歌的人。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对这两首诗歌的赏析,一起品读一千多年前旷世诗仙李白笔下的黄陵。
  李白的诗与远方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后人誉为诗仙。生于唐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卒于宝应元年(公元762年)。这个时期,不仅是唐王朝,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社会发展到鼎盛而又转入衰落的时期。除最后八年身经安史之乱外,他一生基本上是在唐代盛世度过的。李白是最受中国人民喜爱的唐代伟大诗人之一,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璀璨的明星,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以独特、伟大的成就,把中国古代的诗歌艺术推上了顶峰,奠定了他一千多年来不可逾越的崇高地位。他的许多优秀诗篇,不但在中国脍炙人口,而且在世界各国人民中也有深远的影响。
  关于李白的家世和出生地,至今仍是未解之谜。按照李白的说法,他应是西汉名将李广的二十五代孙。从五岁到二十五岁(公元705-724年),李白在蜀中读书、习剑、任侠。一方面遍观百家之书,“制作不倦”(《上安州裴长史书》)。另一方面又喜好剑术,以侠自任。在此期间,他曾与东严子隐居岷山之阳,从学于善为纵横学、任侠有气的赵蕤一年有余,还曾“任侠,手刃数人”(魏颢《李翰林集序》)。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怀着“四方之志”,辞亲远游。他经长江三峡来到汉江平原,然后漫游荆、湘、江、浙一带,定居于安陆。在安陆,他曾多次干谒当地官员以求援引,事未成,反而得罪安州刺史,以致“谤言忽生,众口攒毁”。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李白初入长安,隐居终南山。他希望得到玉真公主和驸马张垍的引荐,结果事与愿违,反而遭到斗鸡之徒的凌辱。
  李白如梦初醒,来长安前犹如五彩泡沫的幻想,终于破灭了。他深深感到,在王公大人门前弹长剑并非易事,“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行路难三首》其二)。虽说“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但要接近皇帝,却还是阻碍重重,难于登青天。就是从这时起,李白运用乐府旧题,写诗抒怀,倾泻内心的不平,抒发不遇的苦闷。同时,他也觉得自己虽然在长安徘徊已久,但并未觅到知音,于是决定离开长安,到西北一带去游历,希望能在那里找到知音,帮助自己获得辅佐君王的机会。
  在一个秋天的傍晚,李白怀着失意的苦楚下了终南山。途中遇到朋友斛斯山人,在他的《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中,就记叙了这次经历。
  李白笔下的坊州
  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暮秋,李白到了邠州新平(今陕西省彬州市)。但是,在邠州也没有找到知音。他感慨万分,觉得自己就像被关在槛中的猛虎、被绳笼套住的雄鹰一样,根本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暮秋时节,寒风瑟瑟,落叶漫天乱坠,满目荒凉,他的心简直要碎了。
  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初春,李白无可奈何地离开了邠州,抱着一试的想法,辗转来到坊州(今陕西省黄陵县)寻找知音。虽然已是初春时节,但远峰仍然盖着皑皑积雪,城中更是寒气逼人,没有一丝春意,好像春天的气象被深深地锁了起来似的。可是李白没有想到,他在这里受到了坊州司马王嵩和阎正字的欢迎。王司马和阎正字热情地设宴款待他,为他洗尘。李白感到欣喜,竟然“愁颜发新欢”(《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
  字对雪见赠》),觉得昏暗的前程如今竟然现出一线光明。他神采飞扬,慷慨激昂地向王司马和阎正字叙谈了自己要“安社稷”“济苍生”的政治理想,最后迫切地说:“主人苍生望,假我青云翼。风水如见资,投竿佐皇极。”就是说,为了找寻替国家出力的道路,很希望能得到两位朋友的帮助。然而,官卑职小的王司马、阎正字,虽然对李白的宏伟志愿表示敬佩,但实在是爱莫能助、无能为力,只能对他不为朝廷所用而深表惋惜。李白无奈地感叹道:“余亦南阳子,时为梁甫吟。”(《留别王司马嵩》)认为自己就像当年高卧隆中的诸葛亮一样,还不到出山的时机。
  李白在坊州留题的古风两首如下: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游子东南来,自宛适京国。飘然无心云,倏忽复西北。访戴昔未偶,寻嵇此相得。愁颜发新欢,终宴叙前识。阎公汉庭旧,沉郁富才力。价重铜龙楼,声高重门侧。宁期此相遇,华馆陪游息。积雪明远峰,寒城沍春色。主人苍生望,假我青云翼。风水如见资,投竿佐皇极。此诗乃开元年间李白初入长安时期由邠州至坊州作。诗中叙太子正字阎某与坊州司马王嵩接待甚殷。诗人希望得到两个人的帮助,以实现辅佐帝王的抱负。此诗前段自叙从东南的安陆经南阳而来到京城长安,然后又来到坊州。昔日相访未遇,此次得遇知音,旧识新知相聚而终宴相欢。后段赞美阎正字才学丰赡,声价甚高,庆幸相遇相陪。又称主人王司马系苍生之重望,希望其力荐自己,介以青云之翼,使自己放弃隐居而辅佐君王。
  留别王司马嵩
  鲁连卖谈笑,岂是顾千金?
  陶朱虽相越,本有五湖心。余亦南阳子,时为梁甫吟。苍山容偃蹇,白日惜颓侵。愿一佐明主,功成还旧林。西来何所为?孤剑托知音。鸟爱碧山远,鱼游沧海深。呼鹰过上蔡,卖畚向嵩岑。他日闲相访,丘中有素琴。此诗当是开元年间李白初入长安西游坊州告别王司马时所作。此诗首段八句用鲁仲连却秦救赵不受赏、范蠡辞越浮五湖、诸葛亮隐居南阳时为《梁甫吟》三个典故,说明自己也想做一番事业,然后功成身退。如今困顿卧息于青山,只恐岁月流逝,无所作为。次段四句点明自己的理想志向是辅佐明主,功成身退。此次西来的目的就是想寻觅知音请托荐举,末段六句谓如无知音可托则当如鸟飞远山,鱼游深海,如李斯未遇时呼鹰于上蔡,王猛困窘时卖畚于嵩山。他日您若相访,我当在山丘中鸣素琴取乐而已。此诗表明西游邠、坊的目的是“托知音”“佐明主”,然后功成身退。可是未获结果,只得怏怏而别。此诗也是研究李白开元年间初入长安的行踪和思想的重要作品。
  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暮春,在游历坊州两个月后,李白怀着失望悲凉的心情原路返回终南山。终南山,还是与他离开时一样,一路上,他无聊地寻看溪中的清水,眺望岩下的山石。来到住处,只见蔷薇沿着东窗繁茂生长,青萝绕着北墙焕发展开。他有些惊讶:离开这里才多长日子,这些草木就长了那么多!草木蓬勃的活力给了诗人振奋的力量,“且复命酒樽,独酌陶永夕”(《春归终南山松龙旧隐》)。是呀,人生道路上的这些挫折算得了什么,还是摆好酒樽,独自开心地喝个通宵吧!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中国古代诗歌史上耀眼的明星,他的诗歌天马行空,挥洒自如,一千多年来,始终闪耀着夺目的光辉,震撼着人们的心魄,影响极为深远。一千多年前,这道星光从坊州上空划过,穿越千年的时空,而依旧璀璨,辉映千年。一千多年后的今天,黄陵县启动中华诗词之乡创建工作,不难想象,龙乡大地上的文人骚客在桥山夜月下与青莲对饮,同太白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