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追花逐蜜养蜂人
记者 叶四青 通讯员 刘建虎 赵江锋 苏乐 冯晓霞
    ●贺伟平展示巢蜜

  5月末,在延长县七里村街道办乔家石科村,槐花还在盛开期,丛林间,一只只蜜蜂辛勤工作,它们在花蕾和蜂箱间忙碌穿梭采送蜂蜜,而养蜂人贺伟平和蜜蜂一样,也在丛林里辛勤工作,采收蜂蜜。
  今年35岁的贺伟平从2012年开始养蜂,与蜜蜂打交道已经有10个年头了。他现养殖蜜蜂255箱,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蜂王”。
  走进贺伟平的蜂园,只见他头戴蜂帽,在蜂箱之间来回查看,不时轻轻翻开蜂箱整理。在山中和路旁,百十个蜂箱摆开一字长阵,无数个忙忙碌碌的小蜜蜂陪伴着他。
  蜂蜜是甜的,但工作和生活条件是艰苦的。环顾养蜂场的四周,除了蜂箱,就是一顶简易的小帐篷,贺伟平却不以为意。
  10多年前,贺伟平曾在深圳打过工,后来因为个人原因回到了家乡。当时自家有几箱蜜蜂,每年能产好多蜂蜜,贺伟平从中嗅出了致富的味道,就专门了解起相关知识专门养蜂。
  养蜂路上遇到的艰难坎坷比贺伟平能想象的更多。水质、林场、蜜源、花源以及地势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蜂蜜的质量,这些都要提前了解和应用。除了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他还要时时提防蜜蜂蜇人。刚开始养蜂时,被惊扰的蜜蜂常常贴着贺伟平身边不停地飞,一天他会被蜇多少次已经数不清了。除了身上的疼痛,贺伟平还要面临背井离乡的痛苦。为了让蜜蜂采更多蜜,贺伟平和他的蜜蜂们过上了“追花逐蜜”的日子。
  逐花而居,在非养蜂行业的人看来,充满浪漫和甜蜜,但对养蜂人而言,却饱含了多年来四处奔波的无奈、风餐露宿的艰辛和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在养蜂的10年间,贺伟平走过了祖国的山山水水,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哪里有花,哪里就是家。贺伟平每年养蜂走的路线从延长县开始,到安塞,再到内蒙古的乌审旗、鄂尔多斯一带,有时候去河北,一路向北,最后到黑龙江,直到无法采蜜才回到家中。
  贺伟平一年四季不是在蜂场,就是在赶往蜂场的路上,每到一个地方,相当于进了“无人区”,只能以花为伴,以蜂为友。枯燥乏味的养蜂生活也曾让年轻的贺伟平打过退堂鼓,但想起蜜蜂带给自己和家庭的幸福生活,他还是坚持了下来。
  凭着不服输、不怕苦、敢闯敢拼的精神和韧劲,贺伟平一路披荆斩棘,利用各种渠道坚持学习,通过不断努力,终于掌握了养蜂的关键技术。贺伟平说:“养蜂前3年赚的钱基本都投进去了,第4年才开始赚钱。”
  “我这个手艺就是跟贺伟平学的,我也养了10多年蜂了,效益一直不错。”养蜂人陈树兵说。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养蜂多年的贺伟平不仅开阔了眼界,也增长了见识,想把养蜂事业做大做强的他,便和几个朋友共同成立了延长县养蜂协会,带动更多群众参与到养蜂队伍中,一起酿造“甜蜜”事业,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