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任桂林
人物介绍
  任桂林(1915-1989),原名桂龄,直隶束鹿(今河北省辛集市河庄村)人,剧作家、戏曲艺术家、戏曲理论家,编有京剧《郑成功》《陈胜王》等,合作编有京剧《三打祝家庄》等;论文《从〈三打祝家庄〉的创作谈到平剧改造问题》等。
  到延安前
  任桂林1915年6月28日出生于河北束鹿(今辛集市)天宫营乡河庄村。任桂林5岁到6岁时在“祥庆社”师从王益友学演小生,在旧城高等小学读书时改名为桂林,在县城乡村师范学校念书时第一次登台演出。师范毕业后,任桂林来到圈头村小学任教。1934年考入山东省立剧院,师从铁麟甫专攻京剧小生,并师从田瑞庭研习昆曲。经刻苦练功,学会了京剧《群英会》《黄鹤楼》《打侄上坟》,还向田瑞庭学会了《奇双会》《烧香》《断桥》《游园惊梦》等昆曲及徽剧《雪拥蓝关》等剧目。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剧院无力继续办下去,任桂林回到老家。之后,他孤身到西安,与封子模、刘中秋、郭建英等人成立“夏声剧社”,任剧社教务主任,招收平津一带流亡到西安的难童40余人学戏,其中不少人后来成为各地剧院(团)骨干。
  1938年年底,任桂林到第二战区文化抗敌协会任歌剧(即京剧)队副领队,导演了新编历史剧《梁红玉》,受到热烈欢迎,并演出传统剧目《木兰从军》《临江驿》《北汉王》《四进士》《群英会》《奇双会》等。同时,为了配合抗战,任桂林编写了《即墨之战》《秦良玉》《郑成功》等3个剧本。
  延安时期
  1939年初,他来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编入音乐系第三期。1941年,任桂林调入鲁艺平剧团,演出的第一个戏是《奇双会》,他扮演的小生,英俊儒雅,独具风韵。1942年5月,任桂林作为延安平剧研究院的4名代表之一,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亲耳聆听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他的思想触动很大。任桂林和李纶、魏晨旭,历时7个月,几易其稿,终于写出了《三打祝家庄》剧本。在延安连续演出了两个月之久。毛主席亲自给任桂林等写信祝贺:
  桂林同志:
  你寄出的书和信已经收到。江青因病住院。我看了你们的戏,觉得很好,很有教育意义。此剧继《逼上梁山》之后创造成功,巩固了平剧革命的道路。特向作者、导演、音乐工作者、舞台工作者同志们致谢!
  毛泽东
  1945年,任桂林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期间,他与著名演员贾桂兰配戏演河北梆子《杜十娘》,受到中央领导好评。又先后扮演周瑜、莫稽、赵宠、王金龙等诸多角色,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1950年,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怀仁堂看过新排的《三打祝家庄》后对马少波说:“在延安时,我很喜欢看任桂林的戏,他演的《奇双会》《打侄上坟》真好。”
  离开延安后
  1947年3月8日,任桂林与延安平剧研究院离开延安,到了河北省束鹿县(今辛集市)大李庄村,延安平剧研究院划归华北联合大学领导,改称华北平剧研究院。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以后,任桂林和阿甲创作了《进长安》一剧,是写李自成进入长安故事,演出后引起轰动。
  1949年春,华北平剧院跟随党中央到了北京。任桂林留在了石家庄,担任市文艺工作委员会主任、市文教局副局长,分管文化工作。并被选举为市文联主任。
  1950年,石家庄市丝弦剧团演出了由任桂林在延安时写的《陈胜王》,还排演了《闯王进京》《兄妹开荒》《九尾狐》《三打祝家庄》等。1951年,任桂林调华北局工作,与王应慈、王玉堂等组成创作组,写出了电影文学剧本《虎穴追踪》。经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后,在全国公映受到好评。1953年任桂林根据一篇通讯,写成剧本《唐小烟》。
  1954年,任桂林调到中宣部工作,为裘盛戎改编了《连环套》,为李少春改编了《战渭南》。1958年为纪念古代戏剧家关汉卿,他改编了《五侯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之际,他与李纶、阿甲、马少波、翁偶虹合写了《赤壁之战》,演出后轰动了整个北京城。
  1959年“反右倾”时,任桂林被中宣部打成“九条大鲨鱼”之一,被下放到安徽省来安县劳动改造,并被清除出中宣部机关,但他仍为来安县剧团改编了大型神话剧《秦始皇赶山塞海》。由于生活条件极差,他不幸染上肝炎,回京治疗期间又写出了神话剧《罗母山》。
  1961年,任桂林写了《玄武门之变》。1963年与樊放合作写出了《彝陵之战》,到中南海怀仁堂演出。毛泽东听完李和曾的清唱后,高兴地说:“好啊,请把唱词抄给我。”
  “文革”中,任桂林被江青点名诬陷为“坏人”,将他列入“特别专案”,遭残酷迫害。“文革”结束后,任桂林抱病写出了新编历史剧《晋阳起义》,后又与黄中玉合作,写出了电视连续剧《京剧姐妹》。
  任桂林历任中宣部文艺处干事,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京剧院、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中国剧协第三、四届理事,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顾问。
  1989年7月6日,任桂林在北京逝世,享年74岁。(延安精神研究中心研究员高慧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