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在青化砭镇裴渠村任第一书记以来,闲暇之际总与村民们聊家常话理短,也偶尔卖弄一下自己作为一名老林业工作者所积累的林业知识经验。2022年7月8日上午,我在村委会整理资料时,村民杨应福再次来到村委会嫁接杏树。无意间说起牡丹川的来历,我顿时来了兴趣,便让杨应福老人为我们讲讲千年牡丹的故事。在其他几个老伙计的撺掇下,杨应福便娓娓道来。
相传,天庭王母娘娘率领众仙女云游,下界来到此地,在一棵老杜梨树下静坐观景。眼前的美景令王母娘娘和众仙女交口称赞,欣赏了好一会儿,才驾云西去。而就在她坐过的地方,留下了一滴殷红的血。后来,这滴血在阳光的照耀下,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幻化,便长成了一株妖娆的牡丹。而后,在这株牡丹灵性的驱使之下,它的周围便繁衍出无数牡丹。牡丹花遍及山野,远远望去,这里成了一片牡丹的海洋。因而这里便以“牡丹川”相称。而这株具有灵性的牡丹花,也被人们称为神草。千百年来,被人们崇拜和敬仰。
杨应福继续说,上世纪70年代,他曾担任村上的林业员,裴渠村山峁间郁郁葱葱的刺槐树以及院落中、耕地间嫁接的瓜果桃李,很多都出自他的手。牡丹近两米高,人立于丛中,被花丛淹没。丛灌有五六人宽,只要在视线范围内,不论远近,都能看到这株牡丹。花开时节,这株牡丹绽放着紫红色的如碗口大小的牡丹花。花香千里,雍容华贵,众芳之中,唯此争艳。花期之后,牡丹花不结籽,叶子比普通牡丹大,并能嗅到血腥的味道。无论什么牲畜,靠近后闻到其味,便扭头而去,不会咬食。
传说归传说,但对于这株牡丹真正的来源,无人知晓。总之,祖祖辈辈的人们守护着它,敬仰着它。
2014年8月26日,裴渠村和裴庄村在牡丹原址立了纪念碑,设置了围墙,进行了补植,现存牡丹14株。
1972年,延安市相关部门专门为这株牡丹拨付专项款500元,用于管理与保护。可鉴于当时的村情社情,这笔钱最终还是用于别处。原本计划安装的保护围栏和其余相应措施也未能实施。但对牡丹的日常管理,由杨应福老人负责。1976年春,市药材公司发布信息收购牡丹树根,回收价格为每斤4元。在那个饥寒交迫的年代里,这个价格足以让人心动。也就是这年,在这里争香斗艳、独领风骚千年的牡丹被人掘地三尺而结束了生命。据说当时挖出的牡丹根直径有十多厘米,根部总长一米多,重量达120斤,可卖480元。这在当时足够一户人家修三四孔石窑洞,或添置一些别的家庭可望而不可即的家当。正当私挖这棵牡丹的人准备将其出售时,被当时的社教工作队抓获。违法者受到了严厉的批斗,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牡丹根也上交给了相关部门。而这屹立在牡丹川的千年镇川之宝,就这样退出了牡丹川人民的视野。
上世纪80年代,裴渠村村民薛明如(已故)将牡丹原址衍生的牡丹移栽到了自家院落,移植过来的牡丹得以存活。院落中现存最大牡丹的直径也达到两米之多,是整个牡丹川已知最大的牡丹。后来,牡丹川移植的牡丹也多源于此。
如今,在牡丹川的山野之中,已经很难发现野生牡丹的踪影。而牡丹川的牡丹文化却更值得我们继续挖掘并传承。在很多农户的院落中,时常可以看到牡丹独特的风姿。相信若干年后,在牡丹川勤劳淳朴的民众的保护中,在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中,在农业农村的全面发展中,裴渠村一定会以全新的姿态和面貌再现一个山川秀美、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牡丹遍野的大美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