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半生缘》是源于对张爱玲文字的欣赏,读《傅雷家书》是因为这是学生的必读名著,作为老师一定要先读。读罢不由得将两种截然不同的父母作一番比对。
父母之爱子,则为其计深远。傅雷夫妇之爱子,凝结为《傅雷家书》,一封封倾注着爱的墨迹要让孩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文学、绘画、音乐,对人、对己、对工作、对生活,细致入微、言辞恳切、悉心教导,耐心地帮助孩子建构正确的人生价值体系,引导孩子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傅聪、傅敏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离不开其父母的躬亲示范和精心教育。而《半生缘》里曼璐、曼桢的母亲顾太太却亲手葬送了两个女儿的一生,曼璐17岁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去做来钱快的舞女,母亲并没阻拦,甚至还非常享受女儿带给她优越的生活,后来年幼无知的弟弟抱怨姐姐当舞女丢人,妈妈不但不正面教育也跟着觉得曼璐当舞女丢人,还是早点嫁人比较好。再后来纵容曼璐祸害曼桢,狠心放弃解救曼桢,甚至还劝女儿回来,还说事情都过去了,都是一家人之类的话。顾太太的狭隘、愚昧、懦弱让人愤恨,她真不配当母亲,愧对“母亲”这一称谓。曼璐、曼桢也太不幸了,竟会遇到这样的母亲。
是啊,任何工作都有上岗培训,有了一定的资质才能胜任这份工作,可唯独“为人父母”没有上岗培训的环节,更没有资格审查一说,能否胜任全凭自己了。我们也许用尽一生的努力也无法达到傅雷夫妇的文化修养及精神素养,但思想上如果连努力提高自己的意识都没有的话,我们也许会在生活的碾压下沦为下一个“顾太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这是为人父母终生的功课。
读《傅雷家书》叹服于傅雷在文学、绘画、音乐等领域不凡的见解,叹服于他对东西方文化的熟稔,信手拈来,侃侃而谈,顺势引导,润物无声。有这样的父亲,儿子想不优秀都难。细想想我们常常抱怨孩子不优秀,可我们自己优秀吗?孩子喜欢什么,我们清楚吗?孩子遇到的困难我们能帮助解决吗?如果我们的认知都不清楚,怎么能引导孩子走出困境呢?有人调侃说幼儿园、小学生的家长最牛,面对小小的孩子,语文、数学、英语,样样都会,都能辅导得了,给孩子讲题声音大、底气足。可孩子到了初中后,家长就不行了,到了高中更不敢指手画脚了,到了大学,就轮到孩子嘲笑家长了,啥也不懂了。代沟自然形成,沟通成了奢望。《傅雷家书》告诉我们,优秀的家长和孩子能进行畅通无阻地交流,而前提条件是当父母的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需要不停地汲取新鲜的养料,需要不断地拓宽胸襟和视野。看到过一则很好的宣传标语——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的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的言行举止都将深深影响孩子的成长,所以,好好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是必须的,为自己,亦为孩子。
读《傅雷家书》叹服于傅雷夫妇在生活中对孩子细致入微的教育引导。有穿脱大衣的正确做法,有使用刀叉的礼仪,有行礼或谢幕的面部表情,更有对孩子良好品质的教育,如信守承诺,刚直不阿,知恩图报等,还有对孩子婚恋的引导与关注,还给儿媳弥拉写了很多信,关心孩子们新建家庭生活中角色的定位及彼此间的相互帮助成长,父母给予孩子的爱能做到这种境界的实为罕见!而写这些信时傅雷夫妇当时正处于文革期间,生活窘迫,精神备受摧残。生活尽管不堪,但写给儿子的信依然是满满的正能量,没有抱怨,没有仇恨,传递更多的是理解与包容。仁爱、善良、正直、博学让他们的文字、他们的生命始终熠熠生辉。
《傅雷家书》虽是写给儿子的家书,但处处可见傅雷夫妇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作为高级知识分子,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知与传承有着高度的责任意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中华民族的伟大、辉煌,让读者叹服,让每一个中华儿女自豪。小小的家书大大的情怀,傅雷夫妇虽已远去,但他们留给后人的精神永远不朽!
父母和孩子今生的缘分弥足珍贵,在陪伴孩子成长的岁月里,愿为人父母者都能珍惜还可以唠叨的日子,好好提高自己,好好引导孩子,努力让陪伴成长更加有价值,更加温馨宜人!
(延安市实验中学教师 曹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