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当记者和村干部一同走进甘泉县美水街道办美水泉村种植户周万利的冬枣大棚,他正热情地招呼大家品尝他种植的冬枣。从6月中旬开始,周万利大棚里的冬枣就陆续成熟上市。
“我现在种的是钢架棉被大棚,这种棚比普通的棚要大两倍以上,棚里大概有600棵左右枣树苗。冬枣的管理一定要特别精细,环割和疏枣都会影响挂果率。”周万利说,他的冬枣果实品质好、含糖量高,预计产量能达到4000多公斤。今年,他的收入预计将突破20万元。
说起周万利,那可是甘泉种植业的名人,他种植大棚已经超过30年。
因为技术过硬,他成了甘泉县第一批职业农民,同时被中国人力资源人才技能鉴定中心评为高级农艺师。
周万利不仅技术过硬,也敢于技术创新,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如今他种植丰产的二代冬枣,就是2018年他经过认真考察率先种植的,该品种当时在陕北尚属首家。经过悉心培育,2021年,他在冬枣这项产业上收入17万余元。
“像我这个棚,当时政府给我补助了1.6万元,并给我送来了建大棚需要的物资,我只要好好研究种植技术就行。”周万利说,如今政府的扶持力度也很大,他种植大棚感觉特别有动力。
从刚开始栽种冬枣树苗,到结出一颗颗冬枣,再到一次次管理技术的学习和提升,冬枣产业把周万利带上了增收致富路,也为他带去了新生活的希望与愿景。现在,每天他的电话都会响个不停,找他预订冬枣的人也是络绎不绝。
“这个季节能吃到这么美味的冬枣还真是不容易。以前这种枣只有在秋冬季节才能看到,现在夏天就能吃到。今天我特意带着家人过来采摘,现摘现吃,体验农家乐趣。”一些市民在品尝过周万利的冬枣后,在微信朋友圈里免费为冬枣做起了“广告”。如今正值暑假,每天来周万利棚里采摘的市民越来越多,许多家长趁着休息时间,带着孩子前来采摘游玩。
周万利发展大棚产业只是美水泉村发展产业的一个缩影。如今,甘泉县美水街道办美水泉村建起新型弓形日光温室13座、大棚25座、弓棚88座,分别发展时令水果、设施蔬菜、高品质葡萄。
“周万利的冬枣通过几年的钻研,获得了较好的收益,今年的收入就不错。我们希望通过他的带动,能让更多村民走上产业种植道路。”美水泉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李继福介绍,下一步,他们准备依托美水泉的地理优势,发展特色瓜果和水果类的采摘种植,发展农家乐、山地游农业一体化的产业,让美水泉村瓜果飘香,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