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孙艳艳 通讯员 雷蕾
“咱们现在看到的这些树,都是在2019年嫁接选育的新优品种,目前已经挂果了……”8月15日,在洛川县束怀瑞院士工作站的生产基地内,负责人李前进带着记者参观,他介绍道:“截至目前,我们共选育了芽变270个,新优品种80个,引进品种27个,还在继续观察筛选出适宜在洛川生长的品种。”
李前进所在的院士工作站,2019年10月正式落户洛川,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束怀瑞教授牵头,山东省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2名专家以及洛川县以果树研究所为核心的21名地方果业专家、果业工作者组成,旨在利用院士团队专家和地方技术力量,围绕洛川苹果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中存在的重大科学技术、产业后整理和政策等问题,研究探索出适合洛川乃至渭北黄土高原上的苹果实用技术。
院士工作站内设置了院士工作站领导小组,设专职人员负责工作站的具体事务及日常管理工作,并明确院士团队人员与协助工作人员名单及其分工、职责,制定了院士工作站工作任务及目标。建站以来,制定了《洛川县苹果技术研发院士工作站建设规划》,确立工作目标;购买210万元实验设备,整合洛川苹果检测中心资源,利用洛川苹果检测中心原有资源,共同合建实验室一处;整合了苹果产业研发中心100亩试验示范基地作为院士工作站的科研攻关基地,基地按照“四区一心”的设计建成了优良品种观察示范区、不同矮化砧木观察、品种筛选区、高标准生产技术集成示范区。
这几年,洛川正是基地更新换代、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伴随而来的是重茬病发生率的提高,专家们带来了新思路和先进经验。
“原本需要采集土壤分析有害物质,找出病菌元素进行化验,才能对症下药。现在专家直接给了答案,比如土壤温度在18℃~25℃,湿度在40%~60%,熏蒸完需要放气等。每个数据、每个细节,都直观清楚。我们自己做方案可能要几年,用专家现成的方法,只需要试验是否适合本地,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李前进解释道。
在专家的帮助下,他们通过晾晒、熏蒸处理等方法,同时引入抗重茬砧木几种试验对比研究,形成了洛川地方的标准,目前已经报备省市,今年将会出台适宜洛川的重茬果园处理技术标准,这项技术填补了洛川原来技术标准的老园更新改造、土壤处理的空白。
针对洛川苹果产业存在的短板,院士专家创新团队多渠道、全方位开展产业调研,摸清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为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先后完成“免套袋生产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一套,获得“一种用于贮藏苹果接穗的周转筐”和“一种果园防冻弥雾装置”2项新型实用技术专利,发表专业论文4篇,制定技术标准4项并修订技术标准16项,成为洛川县委、县政府决策咨询的重要智库,有效助推了洛川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