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2年08月23日
舒 群

  到延安前
  1913年9月20日,舒群出生于黑龙江阿城县(现哈尔滨市阿城区)一个贫苦的工人家庭。他7岁入阿城西营小学读书,后因迁居一面坡,转入珠河(现尚志市)县立二小就读。由于家境贫寒,舒群小学仅上了3年半就辍学。他15岁考入哈尔滨一中,被编入俄语班,后因缴不起伙食费辍学。1929年,经同学协助,舒群重新回到哈尔滨一中读完初三,随后考入东北商船学校。东北商船学校是军阀张作霖于1927年夏创办的。舒群为第二批学生,被编入驾驶丙班学习。舒群在该校读了半年后退学,后在航务局当俄语翻译。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自发的抗日运动风起云涌。舒群主动辞掉月薪60元的翻译工作,参加了原哈尔滨一中军事教官车凌云组织的抗日义勇军。
  1932年3月,舒群在哈尔滨通过中共地下党员陈士卿介绍,参加了第三国际中国组织,出任洮南情报站站长,以《哈尔滨五日画报》分销处的名义为掩护,从事情报的搜集和传递。同年8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舒群用笔名“黑人”在《国际协报》《哈尔滨商报》《大同报》等副刊上,发表了许多具有爱国进步思想内容的诗歌和散文,还参加了“星星剧团”的演出。同时,他还和罗烽、塞克、金剑啸、萧军、萧红、白朗等建立友谊。当萧红在哈尔滨即将临产,危急时他第一个前去解救,并曾资助萧军、萧红出版处女作短篇小说《跋涉》。
  1934年初,满洲省地下党组织遭受严重的破坏,舒群与组织失去了联系,被迫离开哈尔滨,奔赴青岛。同年秋,青岛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舒群在一次大搜捕中被捕。因未暴露身份,几个月后被释放。他在狱中写下中篇小说《没有祖国的孩子》。获释后,他同年来到上海,1935年参加“左联”。1936年5月,舒群在上海《文学》杂志发表第一篇小说《没有祖国的孩子》,署名“舒群”,之后一生沿用。这篇小说描写一个失去家园的朝鲜少年,在中国东北地区遭日本侵略者凌辱压迫并起来反抗的故事。
  1937年,党组织将上海革命文化人组成两队撤退。舒群开始随一队前往重庆,后因工作需要,改与周扬、艾思奇等人前往延安。
  到延安后
  1937年,舒群前往延安路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时,受林伯渠委派,转赴山西前线,在八路军司令部给朱德总司令担任秘书。他还以总部随军记者的身份,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同周立波、美国女作家史沫特莱一起进行战地采访。他撰写的《写在太线上》《记史沫特莱》《记贺子珍》等16篇作品陆续发表,并于1938年6月由上海出版了战地丛书第六册《西线随征记》一书。1938年2月,任弼时派他去武汉创办《战地》文艺刊物。1938年七八月间,当舒群从武汉撤退到桂林时,又受桂林八路军办事处负责人李克农的派遣,为驻七星岩的朝鲜义勇队做联络工作,并帮助他们演出了金昌满编写的话剧《朝鲜的女儿》。
  直到1940年,舒群才奉命到延安工作。先后任延安鲁艺文学系教员、系主任。1941年至1943年,他受凯丰的委派,接替丁玲担任《解放日报》4版文艺副刊主编。毛泽东曾亲自为舒群开具征稿名单,并请被邀者聚餐约稿。
  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前,毛泽东广泛找人谈话了解情况,舒群提供了很多情况并协助草拟名单。会上舒群也发了言。会后不久,舒群被怀疑为敌特加以审查。他被停止工作,受到看管。他曾自杀未遂。1943年春,舒群参加了南泥湾的大生产运动。这一时期,舒群与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多次接触,为他之后写作《毛泽东故事》积累了第一手资料。这一时期他的作品集有《战地》《秘密的故事》《海的彼岸》《第三战役》《毛泽东的故事》等。
  在延安,舒群曾任边区政府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理事。
  离开延安后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为了开辟东北的文艺工作,以延安鲁艺师生为中心成立了东北文艺工作团,舒群任团长,并率团奔赴东北。11月2日,他们历经两个月的跋涉才抵达沈阳。阔别东北故乡12年的舒群感慨万分。在1946年初的《东北日报》上发表《归来人》一文,表达了当时的心情。
  1946年4月18日,东北民主联军全歼长春守军2万余人,收复长春。也是在这一天,舒群手持东北民主联军司令员周保中签署的命令正式接管日伪“满洲映画协会”,并接受中共东北局宣传部委派,任东北电影公司总经理。这一时期,他担任中共东北局宣传部文委副主任,领导创建了新中国第一个电影制片厂——东北电影制片厂。10月1日,东北电影制片厂成立,舒群任厂长。年底,他调入东北大学任副校长,同时担任东北文联副主席等职。在重返东北工作期间,舒群的足迹遍布东北各地。
  1950年,舒群又以作家的身份奔赴抗美援朝的战场,在39军116师师部工作。其间,他撰写了长篇小说《第三战役》,后书稿在“文革”中遭浩劫。1951年,他任中国文联副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秘书长。1952年,他转入冶金战线,再赴东北,担任鞍山大型厂工地党委书记、本溪第二铁厂党委副书记、本溪合金厂副厂长。在此期间,他创作了《这一代人》《在厂史以外》等反映冶金战线精神风貌的小说,还创作了反映抗美援朝题材的《崔毅》和《我的女教师》等多篇短篇小说。1955年,他被打成“胡风分子”,1958年又受错误处理。
  “文革”期间,舒群的境遇更是雪上加霜,但他还是坚持创作,写成了毛泽东故事之一的《枣园之宴》初稿。
  1978年10月,舒群得到第三次彻底的平反。1979年恢复工作后,他先后任本溪市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国》杂志主编,并连续当选为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届委员会委员。他创作了获奖短篇小说《少年Chen女》,连续发表《毛泽东故事》,这些故事远在30年前就开始动笔,经过长期酝酿琢磨,再三修改锤炼才得以完成。
  1989年8月2日,舒群病逝于北京。
  (延安精神研究中心研究员 高慧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