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5版
发布日期:2022年08月31日
“红都”志丹百业兴 文明之花遍地开
    ▲ 将于今年秋季开学投入使用的志丹县龙岗实验中学
    ◀ 李家湾村苹果种植户邢志刚查看苹果幼苗生长情况
李家湾村苹果种植户邢志刚查看苹果幼苗生长情况
    ▲学员在顺宁镇保娃沟门村拓展训练基地参加培训
    足球已经成为志丹县一张亮丽的名片
    ▶ 保娃沟门村火龙果种植户任华在采摘火龙果

  在黄土高原上,有一块古老而又充满传奇的土地——“革命红都”“将军故里”志丹县。
  党的十八大以来,勤劳勇敢的红都儿女,用智慧和汗水书写了一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壮丽史诗。
  十年沧桑,十年巨变。十年来,志丹县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1年的164.6亿元增至2021年的196.4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1年的22678元增至2021年的3983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1年的6792元增至和2021年的14288元。该县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县城”“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示范县”等多项荣誉。
  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过去的十年,是志丹县加速转型发展的十年,是志丹城乡面貌巨变的十年,是志丹人民获得感满满的十年。全县上下齐心协力谋作为,团结奋进向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了稳中向好、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全力推进了富裕、文明、美丽、健康、幸福志丹建设。
  转型升级增活力
  仓廪实而民安乐,工业强则百业兴。2021年,志丹县规上工业产值达到190亿元,同比增长43.7%;境内生产原油476.8万吨,增长0.4%;生产天然气12.4亿方,增长10%。志丹县锐佳风电有限公司杏河镇南湾村一二期100兆瓦风电项目实现并网……
  数字蕴含深意。志丹的工业产业正踏着稳增长、高质量发展的节奏,迸发出巨大的活力。
  走进志丹工业园区志丹绿能精分厂,各生产工艺流程有序进行。志丹县绿能油气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小军介绍,绿能精分厂主要加工的原料是收集长庆和延长两个油田的混烃进行分离,主要产品有乙烷、丙烷、正丁烷等产品。
  “我们园区建成占地2600亩精细化工园区,配套了供水、污水、供气、供电等设施,引进了轻烃精分厂、新能源配套电极辅助材料精制等项目,初步建成LNG生产和伴生气深加工两大产业链,LNG产能达到60万吨,伴生气实现了从碳一到碳九精分及后续产业链条建设,产品种类已多达40余种。2021年,工业园区实现产值57.37亿元,创税2.43亿元。”志丹县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王中祥介绍道。
  目前,园区共引进企业28家,引入亿元以上项目8个,吸引资金超过80亿元。绿能轻烃精分厂、新沃达一期等重大项目建成投运。园区先后荣获“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全省首批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等称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志丹县始终坚定“稳原油、增气量、促转化、扩非能、建园区、抓保障”的工业转型思路,推动工业由“一业独大”向“多业支撑”转变,特别是以天然气液化、轻烃综合加工为主的能化工业发展迅速,助推该县工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为全县稳经济、促就业、增税收作出了突出贡献。
  如今,投资精细化工项目已成为工业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引擎。
  产业兴盛富乡亲
  记者走进马九军家院子,一字排开的6间平房在阳光下尽显亮丽,红砖铺设的院落收拾得干净整洁,窗户上的“福”字窗花格外显眼。屋内,厨房、餐厅分格有致,宽敞明亮的客厅温馨雅致,阳光洒落在窗台上,一盆盆花草格外翠绿鲜艳。
  55岁的马九军是永宁镇土门行政村郝家湾小组村民。2009年,政府引导村民在山岭上栽植果树,他积极响应号召,将家里的35亩地建成果园,于2014年年初挂果。如今,这片园子已进入盛果期,效益一年比一年好。马九军告诉记者,果园去年套了28万个果袋,收入30万元,收入还在逐年增加。
  说起现在的生活,马九军夫妻俩有些激动:“以前想也不敢想的生活,我们现在过上了。”
  在志丹县,像马九军这样的果农还有不少。该县全方位推进三次产业提质增效,苹果产量达到14.2万吨,产业大户达到3800个,果畜循环取得实效。
  顺宁镇保娃沟门村地处志丹县城北部,是一个近城临镇的村,辖14个村民小组752户3068人。近年来,该村探索出“集体经济+企业”“集体经济+乡村旅游”等发展模式,建成了休闲蔬菜采摘园、拓展训练基地等,每年可为集体经济创收60余万元,为村民可提供就业岗位。
  “十年来,我们全力促进产业兴旺,改善人居环境,通过亮化工程,打造美丽乡村。现在,我们的山变绿了水变青了,群众的生活富裕了,特别是群众的精神面貌有很大改变。”保娃沟门村党支部副书记贺建利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志丹县紧盯打造“30万亩优质苹果示范县、100万头生猪养殖示范县、20万吨冷库集群和万亩设施农业大县”目标,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做强苹果产业链、做大养殖产业链、做优设施农业链、做精小杂粮产业链,基本形成苹果为主、养殖和设施农业为辅的“一主两翼多元”的产业格局。该县的产业扶贫“四轮驱动”案例还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和陕西省产业扶贫案例一等奖,并被国务院扶贫办肯定和推广。
  到2021年底,该县农业总产值完成16.3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288元;水果总产量达15.8万吨;瓜菜总产量达到11.18万吨;畜牧业总产值达5.89亿元;粮食产量达到6.5万吨。
  民生实事惠万家
  站在志丹县第三中学的校园内,一幢幢崭新的大楼直入眼帘,工人正在做最后的清洁扫尾工作。
  “以前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家长到处奔波。今年政府新建了第三中学,孩子能就近上学,家里也减轻了负担。”学生家长曹如慧高兴地说。
  县教体局副局长李建勇介绍说,新建的第三中学与汉中市龙岗教育集团合作办学,学校引进了最新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理念,由龙岗学校选派10名优秀教师和5名管理人员。同时,该校面向全社会招聘名优教师,组成强大的教育师资队伍。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提高质量和促进公平两大主题,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强化盟区学校建设,学校管理步入了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轨道。
  除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文明也让群众生活更美好。如今的志丹县,一条条街道明亮整洁,公园、广场绿树成荫,一幅幅公益广告处处可见,一件件鲜活事例催人奋进,文明教化润心无声。社区、小区建起了文化墙、卫生阵地,市民生活文明向上。
  “我在志丹生活了几十年了,这些年来的文明城市创建,让我们也能赶上这好社会了。现在咱们志丹灯变亮了,路变平了,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正在体育场锻炼的68岁老人曹登亮高兴地说。
  纪亚楠一直在西安工作,每年寒暑假她都会回家乡做志愿者。“我的家乡是一个幸福感爆棚的城市。这几年的发展越来越好,体育氛围特别浓厚,供市民休闲的地方也多了,是一个非常有活力的城市。”
  2017年,志丹县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县城”。近年来,该县始终以建设“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为目标,以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成果为抓手,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群众生活质量。该县组建了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志丹基地。同时组建志愿服务队507支,紧贴基层群众需求,精心设计了理论宣讲、政策解读等32类180个普惠性志愿服务项目,探索推出了“红色故事会”“央音唱响山保安”“快乐足球”等10个特色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年均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3000场次以上。
  如今,志丹县城市环境面貌显著改善,市民综合素质持续提升,良好社会风尚日趋浓厚,城市美誉度和知名度、群众归属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全国文明城市的建设成果更加巩固。
  在环境保护方面,志丹县扎实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位居全市前列,境内主要河流水质稳定达标,新增耕地面积5286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7.7%。
  志丹县还通过“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心用情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多次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手把手教技术,有力助推了苹果产业规模和质量提升,助力果农增收致富;逐区逐户调研走访,重点对老旧小区污水、自来水、供暖等管网进行改造升级,合理增设、规划小区停车位,缓解居民“停车难”问题……该县各级各部门用心用情为民服务,真正达到纾解“痛点”、打通“堵点”、补齐“断点”,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大幅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