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发生在我班级里的一个特殊小孩的故事。
一年级入学第一天放学,我两次确认乘校车的人数都不对。当我拿着名单逐一核对时,才发现本该由家长接送的小A同学却站在乘校车的学生队伍里。我当时特别生气——他一个人耽误了班里所有同学的放学时间。当我责问他时,这孩子用一只手挡着眼睛说:“要回家,找爸爸!”我觉得这孩子有一点儿特殊,和他再次确认由家长来接送后,我就把他排在等家长队伍中的第一个。
每天中午吃饭前,他都会跟我说:“要喝水,不然爸爸会生气的。”吃完饭后他又会说:“要给爸爸打电话。”他书包里带了电话手表,一吃完饭就去打电话,说的内容也是很简单的几个字。此外,他也不和其他小朋友玩,只做自己的事,沉浸在自己的小空间里,课间也是自己转圈玩。每到下午课间时,他都会跑来问我:“什么时候可以回家找爸爸?”我逐渐发现,这小家伙来学校的唯一期盼就是等着放学回家。
我知道这孩子特殊,又不知该如何与家长沟通。转眼军训结束了,录学籍信息的时候,我见到了他的爸爸。我从出生日期上发现,这孩子比其他孩子年龄大,上学较晚肯定是有原因的。于是,我决定与他的父亲聊聊。我说:“孩子戴电话手表我是知道的,学校不允许学生戴电子设备的……”这时家长也不好意思地向我坦白了孩子的情况。
他说这孩子语言发育迟缓,上幼儿园时才开始学说话。从那一刻起,我发自内心地同情这个孩子。课间时我会让一些性格外向的孩子找他玩,也会把他在学校的活动视频拍给他妈妈看。尽管他每节课后都会跑来,用简短的话告诉我一些事情,比如:“××表现不好,收拾他。”“和爸爸去多奇妙!”……我还是会不厌其烦地回答他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慢慢地,在众多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他基本能适应学校生活了。
在给家长发照片、反馈相关情况的同时,我要求家长多给孩子做思想工作,让他放下手表,多和其他孩子玩耍。我自己以朋友的方式和他谈条件——只要保证以后不戴手表,就给他发一封表扬信,同学们也会更喜欢和他玩。他其实是一个特别要强的小孩儿,当然特别想要表扬信。结果,不戴电话手表这件事很容易就解决了。
有一次他打翻了饭,被打饭阿姨批评了。他哭了很久,怎么安慰都不行,边哭边说:“不能打翻饭,阿姨会生气的。”我和阿姨安抚了一中午也无济于事。从此,每天中午吃饭他都会给我重复这句话,这件事成了他的心结,也成了我的“难题”。
午饭后,我们开始给学生发水果,他每次都拒绝说不爱吃,换了其他水果也不行。再后来,我发现这孩子隔三差五就生病请假。我开始关注他的饮食,向家长询问孩子是否食物过敏,然后和打饭阿姨沟通,请她尽可能关注一下这个孩子,适当以宽容、鼓励为主。我让他尝试吃水果以及他之前没有接触过的食物。我明确告诉他:“去尝试一点点,实在不喜欢吃可以倒掉,阿姨已经允许了!”他还是摇着头想偷偷走开,我故意板着脸说:“你必须尝试。”当他咬了一点点哈密瓜后,立刻大声说:“特别好吃,下次还吃。”这件事以后,他的饮食就再也不用我操心了,他已经学会去尝试、去选择了。后半学期就再没怎么请假,身体素质也好了很多。
我开始让他和其他孩子一样晨读,甚至领读,乃至组织班会……他做得越来越好,和其他孩子没有什么区别。看到他的成长,我真的很欣慰。
作为老师,我坚信,只要有足够的爱和关怀,我们就能让那些看起来特殊的孩子放下心里的枷锁,走出阴霾,拥抱阳光。 (清华附中延安学校教师 冯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