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延安实验中学的老师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份特殊的实践作业:采访家里的长辈,听他们讲一讲家族故事,看看自己的家族在历史上是否有对社会作出很大贡献的人,然后把他们记录下来。
家族是“家庭”和“宗族”的合称,是一个由血缘、亲情、伦理构成的生活共同体。家族情怀是指人们对家族的一种认同、依恋,一种难以割舍的血脉相连的情感。那些在岁月的长河中被反复讲述而传承下来的家族故事,它们承载着我们的价值观、特质、身份,以及我们如何赋予周围世界的意义。
有研究证明:那些越了解家族历史的孩子,他们对生活有更加强烈的掌控感,自尊心更强,更相信家庭能够良好运作,焦虑水平更低,行为问题更少。
我们来看一看孩子们是如何探寻家族根脉、讲好家族故事的。
父亲是家族的骄傲
袁氏家族是宜川县最大的一个家族,从鼻祖袁臣仓迁居宜川迄今已经452年,到我已是第十九代传人。在我的先辈中,老老实实辛勤劳作终了一生者有之;知书识礼,舞文弄墨者有之;率兵征战为人统帅者有之;从政为官治理一方者有之;能人贤士世人敬仰者有之……
远的先不说了,我今天想特别说说我的父亲。
父亲袁磊生于1983年,是我家族第十八代传人,宜川县公安局的一名警察,曾获公安部个人一等功。2017年10月5日(国庆长假),我父亲袁磊在壶口瀑布景区值班,下午3点多,突然有人喊“有人跳河啦!有人跳河啦!”一名游客突然冲到正在值勤的民警我的父亲袁磊面前,一脸惊慌地大喊着。我的父亲袁磊顺着这名游客手指的方向,迅速跑到主瀑布观景台护栏前,只见一名男子坠落到距离瀑布激流仅有20厘米的岩石上。危急关头,我的父亲袁磊没有丝毫犹豫。他一边用喊话器安抚男子情绪,一边让保安取来绳索并绑住自己身体。风大浪大水雾大,岩面湿滑,加之前两天刚下过雨,救援难度可想而知。岸上的民警稍有不慎就可能摔倒,导致绳子滑落;岸下更是困难重重,河槽上的岩石光滑难攀又长满青苔,稍不留神就会踩空,随时有可能掉到河槽里。在漫长而又艰难的5分钟里,我的父亲袁磊一步步挪到了男子身前。当他紧紧抓住对方的那一刻,岸上响起震天的掌声。
在经过简单的检查后,我的父亲袁磊判断该男子腰椎、脊椎、胸骨可能都受到了重创,如果贸然用绳子捆绑将其吊上岸,无疑会造成二次伤害。刻不容缓,他迅速将伤者背好并用绳索系紧,手脚并用地攀爬着救援梯。整个救援过程仅仅耗费了10分钟左右,为成功救治伤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这一天的壶口瀑布,在一片欢呼声和掌声中显得格外壮美。当大家还沉浸在欢呼和喝彩中时,我的父亲浑身湿透却悄然离场,可是这生死救援的一幕被有心的游客拍下。几个小时后,新华网、腾讯网等国内各大媒体迅速报道了该起救援行动,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以及湖南电视台等也在重要时段进行了播报,大家记住了这位让人肃然起敬的民警——我的父亲袁磊!
我为父亲骄傲,他也是我们家族的骄傲。
(延安实验中学初2020级17班袁吉儿)
战场归来的老外公
我外公的父亲,也就是我的老外公,是一名抗美援朝战士,他叫秦德生。他好像很遥远,遥远得与我从未谋面,他又好像近在咫尺,是我最亲爱的妈妈的爷爷。我对他很陌生,今天是我第一次听到他的名字;同样的,我对抗美援朝战争也很陌生,仅仅在历史书上看过几幅触目惊心的图片。是老外公的故事把我与书本上的战争联系在了一起。
老外公在1947年,也就是他20岁时参加了解放军,同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老外公作为第一批志愿军,辞别新婚的妻子,离开了他生长了23年的祖国,踏上了陌生的朝鲜土地。由于英勇杀敌,不畏生死,老外公受过的伤数都数不过来。腿上胳膊上肩膀上,一生都带着星星点点的伤痕。最严重的一次,子弹从他的嘴边飞过去,削掉了他的两颗门牙,只要再偏移一点点,老外公可能就回不来了。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老外公带着一身伤痕和闪亮的军功章回到了蒲城老家,与亲人团聚。退伍后被安排在县城百货大楼工作,直到退休。
老外公基本没留下照片,家里只存了一张他穿着军装手拿盒子枪的老照片且已经泛黄,什么时候照的已无从知晓,我并未见过他,只能从外公的讲述中,慢慢勾勒他生活的那个年代。那些人为了理想信念,吃土豆、吃雪块,哪怕冻成冰雕,也要为祖国上阵杀敌。我们时常说着缅怀先烈,却总觉得战争是很遥远的事,但实际上,只需要问一问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祖辈,就会发现,自己家里可能就有亲历战争的英雄人物,实际上,他们就是我们要缅怀的“先烈”。
(延安实验中学初2020级17班刘子慧)
为革命牺牲的三老爷 我父亲的三爷爷,也就是我的三老爷,他曾是一名陕北红军四六支队的副排长。那年立家谱的时候,村里为数不多的老人中,没有人记得他的出生年月以及后面部队上起的大名,只知道他的小名叫高牛。所有人对他的记忆只停留在那短短二十几年的时光里。每次回老家,爷爷总要自豪地给我讲一遍他三爸,也就是我三老爷的故事。虽未见过三老爷,但他的故事一直萦绕在我的耳畔。
听爷爷讲,三老爷是一位身材高大且帅气的小伙子,老爷爷,也就是爷爷的父亲在家种地干活养活家人。三老爷年龄最小,却早早加入了红军队伍。当年,他还是一个红军支队的副排长,当他得知吴堡县衙内关押了一名地下党员时,毅然决定前往县衙劫狱营救。营救出来翻墙逃离时,不幸被敌人发现,一枪击中他的腹部。据说,三老爷当时肠子都流了出来,他一手捂着腹部,背着那名受伤的地下党员,眼看敌人就要追来,他把那名地下党员藏在草丛中,自己朝反方向跑去引开敌人,最后因体力不支,不幸被捕。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杀一儆百,当众砍下了三老爷的头颅,挂在了吴堡县衙的城楼上。老爷爷得知后伤心不已,最后花光家里的积蓄买回了三老爷的头颅,进行了安葬。
三老爷死的时候也就二十几岁,没有给后人留下一张照片,也没有人记得他的名字,直到解放后被政府追为革命烈士。我明白,在战争年代,有无数像三老爷这样的无名英雄,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奋斗牺牲,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以,我们应该倍加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不让前辈们的鲜血白流!
(延安实验中学初2020级17班高梓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