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2年09月13日
白有东:
发展种养循环产业 带动乡亲共同致富
通讯员 张亚宁 记者 李欢
  初秋时节,在子长市寺湾便民服务中心寺湾行政村石家坪村小组的山地苹果园内,一行行苹果树布满梯田,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微风吹过,淡淡的果香味弥漫开来,沁人心脾。果农白有东和他雇用的村民一起,正忙着将自家果园的苹果采摘、搬运、打包,现场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
  白有东是一名退役军人,多年来,他返乡创业,不仅种植果园300余亩,还发展玉米种植和养牛产业,靠着自己的辛勤劳动,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
  返乡创业,回村当上“牛倌”
  白有东1994年至1998年在部队服役。退役以后,他跑过运输,还在长庆油田当过专职驾驶员,在子长采油厂打过工。2014年,白有东得知子长发展“草畜富民”战略后,经过认真思虑,他毅然辞去工作,决定返乡发展养牛产业。
  “当时很多人对我辞职回家养牛不理解,我也没有解释,自己埋头建圈、买牛,扑下身子准备好好干一场。”白有东用多年积蓄买了15头母牛,采取圈养和散养的方式,当年就产下10只小牛崽。
  “第二年我卖了几头牛,加上政府兑现的养牛补助,将全部资金投入到扩建圈舍中,2015年底,牛存栏达到了40头,养牛收入除补贴家用外,还供两个孩子上学。”
  因养殖需要,白有东将村民的玉米秆、玉米、谷子秸秆等全部收购,保障自己养殖的同时,也让村民实现了增收。“现在,我的养殖场已达到60头牛的规模,每年光养牛产业就能收入20万元以上。”
  流转土地,率先发展山地苹果
  “今年预产嘎啦5万斤,早熟富士5万斤,已经全部预售出去了,采摘好,电话一打,果商开车上门就拉走了。”白有东说。
  白有东种植苹果还得从2016年说起,那年,他看到其他村的村民发展山地苹果,政府积极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但自己村里却没人发展山地苹果。他想起在服役期间,看到关中地区很多群众发展石榴、猕猴桃、葡萄等产业,身在黄土高原,他对发展苹果产业充满信心。
  “部队培养了我不怕苦不怕输的品格,我应该给村民们带个头,再说我还有现成的牛粪做肥料,可以省不少钱。”白有东立马行动起来,承包了村上一块撂荒地,发展山地苹果。
  因果园建在村里最高的山上,灌溉和生产生活道路极为不便。白有东经过多方咨询,将自己的苹果产业发展规划向相关部门进行汇报。相关部门免费为他提供苗木、黑色塑料膜等,栽植时技术员专程来指导,还修建了1800余米的生产道路,实施了滴水灌溉设施,修建了小型冷库,大大减轻了白有东的负担,更增加了他发展产业的信心。
  “正是有了政府部门的积极支持,我的产业才能发展起来,现在苹果年纯收入十几万元。”白有东感慨道。
  多产并举,走绿色发展之路
  2021年,白有东的山地苹果陆续挂果,在原有基础上,他又发展了100多亩果园,大部分栽植的是富士苹果。随着果园和养牛场的不断发展,白有东雇用村民帮忙干活,每天平均用工人数在10人以上,每年为雇用村民发放工资达18万元。
  随着果园面积的扩大,肥料需求也在增大,于是,白有东扩建了养牛场。他利用彩钢板修建了牛圈,将养牛场周边道路全部沙石化,对粪便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以后,拉运到果园,探索种养殖循环产业发展模式。与此同时,白有东将村里闲置的坝地全部承包,进行饲草玉米种植,中秋时节进行青贮,这样既保护了农村生态环境,又让自家的牛儿有了“美食”,也推动了产业的健康发展,实现了一举三得。
  “我的100亩玉米长势很好,一部分用于喂养牛,另一部分打包青贮,打开包装,草料的清香味就扑鼻而来,牛可爱吃了。”白有东介绍道,牛吃不完的草料,自己低于市场价卖给其他养殖户。
  如今,白有东的养牛场、玉米种植、山地苹果三项产业紧密结合,牛粪是果园和玉米地的主要肥料,裁剪的果枝可取暖做饭,种植的玉米青贮以后,又可养牛,走上了绿色循环发展的新路子。
  “我会结合实际,不断发展壮大产业,不仅要把自己的日子过好,还要带动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白有东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