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群山》 《群山——马文瑞与西北革命》,长篇传记,作者忽培元。这是一部以马文瑞为贯穿人物的反映西北革命历史全貌的文学传记,是一部陕北的红色革命史。除马文瑞外,该书还成功塑造了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阎红彦、马明方等一批西北革命领袖的英雄形象,同时也再现了西北地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时代风貌。作者忠于事实、秉笔直书,人物生动,场景宏大,情节客观真实,充满感人至深的历史瞬间和催人泪下的动人细节。该书曾荣获全国优秀长篇传记奖。
作者简介
忽培元,祖籍陕西大荔,1955年生于延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传记文学创作与研究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传记文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原参事。主要作品有文学传记:《苍生三部曲——群山、长河、浩海》《耕耘者——修军评传》《百年糊涂——郑板桥传》《难忘的历程——延安岁月回访》等;长篇小说《雪祭》《神湖》《老腔》《乡村第一书记》;中篇小说集《青春纪事》《家风》,中短篇小说集《土炕情话》;散文集《延安记忆》《人生感悟》;长诗《共和国不会忘记——大庆人的故事》和诗集《北斗》《开悟集》等。
《群山——马文瑞与西北革命》《耕耘者——修军评传》分获第一届、第四届中国传记文学优秀作品奖(长篇);长诗《共和国不会忘记:大庆人的故事》获中华铁人文学奖。作品被译成英文、俄文在国外出版。
反映当代生活的长篇小说力作《乡村第一书记》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改编成电视剧《花开山乡》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
编者按
忽培元的长篇传记《群山——马文瑞与西北革命》出版以后,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贺敬之、刘白羽、陈忠实等众多文艺大家都曾为该书撰写了评论。现将部分书评摘录如下,以供读者欣赏。
著名诗人、著名剧作家贺敬之:马文瑞同志是我素所敬重的老一辈革命家。由刘志丹、谢子长、马文瑞等同志领导的西北革命,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篇章。你花费数年时间,实地考察、调查走访、勤奋写作,完成了这本厚厚的传记文学。这对于我们的文艺事业,乃至整个社会主义事业,都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贡献。
《群山》这本书忠于历史真实,忠于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革命事业,富于浓厚的历史气息和地方生活气息,它深深地感动了我这个曾经在延安战斗、生活过的老文艺工作者。
中国作家协会原党组副书记、著名作家王巨才:这是一部大作。一首气象万千、恢宏激越的世纪交响曲。作品文字洗练,富于激情;语言鲜活,意趣盎然;对事件的记述把握得体,分寸感强;对人物的描摹细致入微,形神俱备,西北特别是陕北方言土语的老到运用,民情习俗的熟练铺陈,自然风光的大笔渲染,都有效地凸显了地域特色,增强了真实感和吸引力;其中不少精彩的篇章令人灵犀相通,击节赞叹。
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原会长、著名作家刘白羽:看到长篇传记文学《群山——马文瑞与西北革命》出版了,非常高兴。这是一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书,恰恰又是在贯彻“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的时候出版,是一件喜人的事,必定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我还要向作者、出版者表示深切的感谢,感谢你们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作出了这一卓越贡献。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著名作家何建明:《苍生三部曲》是作家忽培元30年间深入采访和潜心创作的文学成果。读这部作品,感到作者是三种身份,一种是秘书,一种是作家,一种是赤子。通篇贯彻着他对传主及那一代的老革命家对人民大众和对故乡延安乃至我们国家的深厚情感与执着精神,十分令人感动。无论从文本的创新来看,还是文学品质而言,包括作家的创作态度,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借鉴、探讨和研究的。该书以德高望重的西北老革命家马文瑞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一生为贯穿主线,以形象生动的文学语汇讲述中国革命、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故事。同时塑造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领袖人物和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阎红彦、马明方等革命前辈以及各个层面和各个时期风云人物的群体形象。战争年代的艰苦卓绝,和平建设时期的艰难探索,改革开放年代的开拓进取、矛盾问题与迷惘彷徨,都有真切感人的呈现。
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阎晶明:忽培元找到了非常好的一个写作对象——马文瑞。首先马老经历的历史长,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他都是参与者,很多时候也是决策者,可谓是中国现当代历史全程见证者。马文瑞长期在部门和地方做主要领导工作,他对高层的决策、顶层的设计有所了解,对下他又是执行者、体察者。所以忽培元选择这么一个人作为自己写作的对象是很难得的,是值得去写三部曲的。通过这样的人物,对中国近百年的历史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描述,是非常好的艺术构思和典型再现。
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陈忠实:读培元同志的《群山》,也是有我进延安时的感觉,是一种崇拜。崇拜,不是对培元同志,是对通过这本书所描写的那个时代西北共产党人的崇拜,是对进行的那一场改天换地、改变中国历史的那样神圣的革命的崇拜。读《群山》,使我对这块土地的了解,那场革命的发生到结束,总体上得到一个全过程的清晰的概念和轮廓。读《群山》,尽管觉得朴实无华,但由朴实无华而给人产生的那种不能摆脱的、巨大的真实感、真切感,给人心灵上造成的印象,不能不从昨天发生的事情对照今天发生的某些让人痛心的现实去想问题。
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阎纲:培元兄的《群山》,是当前传记文学创作中的一部重要作品,其重要性不仅在于它通过撰写陕北老区创始人之一马文瑞的革命历程,从一个独特而重要的角度反映了陕北革命史的艰难而辉煌的进程,而且还在于作者在书中融入了自己的思考与情感,作品超出了一般传记作品而具有较深的人生意蕴和较高的文学品位。我一向认为,陕北这块最贫穷又最富有的革命根据地作为文学富矿的价值,很值得人们去进一步地认识和深入发掘。忽培元《群山》的问世,正是这个重点工程的一个可贵又可喜的开端。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著名作家、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烨:从《群山》开始,我就很关注忽培元的写作,看到他三部书的推出,确实感觉到很高兴。书我看了不止一遍,感觉这部书内容丰富、雄心勃勃,在目前的传记文学写作中比较超常,也是十分独特的。
著名文艺理论家、文学批评家何西来:培元这本书写出了延安精神、延安传统的书,它的出版能够让我们重温一下早期共产党人以献身精神为主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道德传统、人格传统和风范。跟当时马文瑞同志他们比较起来,如今革命的任务不一样了,我们要建立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实现国家的现代化,走上富强,走上文明,走向民主,这个任务与当年的推翻三座大山是不一样的,但是在延安这块土地上总结出来的延安精神,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特别是作为这种精神的核心的开拓进取的意识,到任何时候都是用得上的,不会过时的。延安精神应当是不朽的。而《群山》这本书,给我们看到的就是这样一种精神。马文瑞他们那一代革命家,既是延安精神的创造者、体现者、实践者,同时又是在这些精神的熏陶下,变成精神的群山的。物换星移,革命具体任务会有变化,但到了什么时候,革命党人都不能销蚀了开拓、进取的延安精神。
中国作协原党组成员、《文艺报》主编、著名文艺评论家郑伯农:读忽培元的书、认识忽培元大概也将近20年了。我第一次读忽培元的作品是《群山》,是上个世纪90年代末,全国第一次传记文学评奖,当时除了这部《群山》获奖以外,还有王树增的《李大钊》。没想到,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完成了这部泱泱大作。书中有一些章节令人难忘。比如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马老对思想解放、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态度,他是冲破思想禁区,积极倡导思想解放的。
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肖云儒:《群山》贯穿的气势来自构思和结构,便有了一种宏阔。虽然是为马老作传,培元却取了由一个人反映一场革命,由一个人反映一个时代的总构思。他为这种宏阔的构思寻找到一种宏阔的结构,这便是将主要人物放在陕北革命的格局中展开,又将陕北革命放在中国革命的格局中展开。全书以马文端的革命经历为主线,在他革命生涯的自然展开中,引出一个个人物,编织成人物关系的网络,构成全书的骨架,再穿插陕北和全国革命的宏观场景和陕北的历史地理人文景观,作品便有了一个幅员宽大的空间。
著名作家高建群:我面对的是一部近50万字的洋洋大作。作品有一条经线,以马文瑞同志的早期革命实践为经,又有许多纬线,以中国共产党人在陕北的早期活动以及延安岁月为纬。这样,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便在我的眼前展开。因为题材的重要,因为执笔者对资料的占有,以及深厚的文学功力和严肃的创作态度,使这部书成为厚重之作,成为党史研究和文学创作方面的一个重要收获。
著名作家师银笙:《群山》是一座山,横亘于我们面前。《群山》是一幅画,勾勒出陕北革命历史如火如荼的长卷。
当我们在传记文学“假”的荒漠中疑虑徘徊时,猛地读到了《群山》,仿佛找寻到一股“真实”的清泉,让人如饮甘霖,让人荡气回肠,让人淋漓尽致。这确实是一部不同凡响、不同流俗、给人留下强烈印象的优秀作品,它是陕北革命的壮丽史诗,是中国革命进程中动人的一章。
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延安市作家协会主席厚夫:首先,这是一部作者燃烧自己生命激情,而且全身心地仰望革命,有着人生担当的作品。其次,这部文学传记传达出作者的历史功力和文学追求,做到了历史性和文学性的有机结合。作者笔下的人物具有编年体的密实性特点,与此同时,又具有文学的生动性与丰富性,这部传记既真实也好读。再次,这部大体量的作品,立足高远,气势磅礴,传达出作者英雄主义的情怀。这部传记与一般传记最大的不同在于其整体性、系统性,思维能力强,统筹兼顾能力强。
大庆教师发展学院原党委书记、著名文学评论家杨铁钢:捧读《群山》,一幅幅画面,一个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了马文瑞那专注而严肃的深情与姿态,感受出马文瑞义无反顾地为了理想而甘愿牺牲奉献一切的战士品格和情怀,认识到中国革命的不朽功绩和伟大意义,不仅在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更在于锻炼和造就了一大批具有高尚情操和杰出本领,同时又有着扎实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修养的领袖人物、高级党政领导者和管理国家事务的栋梁之材。捧读《群山》,如登高峰、望长河、观浩海,眼界远大、胸襟开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