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2年09月20日
永坪会师旧址
  永平会师旧址位于延安市延川县永坪镇,现已建设成永坪镇小学操场,竖立有标志牌。
  1935年9月15日,红二十五军在徐海东、程子华率领下,到达延川县永坪镇。9月16日,刘志丹率领的红二十六、二十七军抵达永坪镇,与二十五军会师。会师后,9月17日,中共西北代表团书记朱理治在永坪西北军政干部学校教室(现延川县永坪镇小学)主持召开中共西北工委河中共鄂豫陕联席会议,会议决定将红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治委员,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高岗任政治部主任,郭述申任政治部副主任。
  历史事件:永坪会师始末
  1935年夏,中央红军打破国民党数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向陕北转移。蒋介石为在红军主力到达陕北之前,绞杀全国仅存的这块革命根据地,接连两次调集重兵,“围剿”西北革命根据地和西北红军。8月,开始对西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三次“围剿”。西北苏区军民在中共西北工委、西北军委和刘志丹的领导下,奋力反击国民党军队的猖狂进攻。正值此时,由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突围的红二十五军,在徐海东、程子华率领下,挥师北上,9月15日到达延川县永坪镇(今永坪镇)。当日,永坪大路旁边张贴着“欢迎二十五军老大哥!”“消灭晋军!消灭高桂滋!”“夺取敌人的武器武装自己!”等标语。西北党政军机关干部和当地赤卫军、少先队,列队赶到永坪西南欢迎红二十五军到来。9月16日,刘志丹率领红二十六、二十七军主力,从安定县涧峪岔一带返回永坪,与红二十五军会师,两军7000余人分别驻扎在永坪附近村庄。县北各地群众响应各级苏维埃政府号召,纷纷运粮送菜、杀猪宰羊慰劳红军;区乡贫农团组织青年担柴挑水,妇女部动员妇女为红军洗衣补袜。红军战士把打土豪得来的花布、丝线赠送给老乡。苏区洋溢着军民鱼水深情。徐海东将军感慨地说:“来到陕北苏区,我们好像到了家一样!”9月17日下午,中共西北代表团书记朱理治在永坪西北军政干部学校教室(今永坪小学),主持召开中共西北工委和中共鄂豫陕省委联席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程子华、徐海东、刘志丹、高岗、聂洪钧、惠子俊、郭洪涛、崔田夫、王达成、张秀山、张达志、马明方、李静(景)波、戴季英、郭述申、慕纯农、白治民、史秀芸(女)、白茜(女)、王月明、刘英勇等20多人。会议决定撤销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成立中共陕甘晋省委,由马明方、王达成、白茜、朱理治、刘志丹、高长久、聂洪钧、徐海东、郭述申、郭洪涛、程子华、慕生忠、慕纯农、戴季英等组成,书记朱理治,副书记郭洪涛,秘书长李静波,组织部部长王达成,宣传部部长郭述申,白区工作部部长慕生忠,妇女部部长白茜,政治保卫局局长戴季英;中共陕甘晋省委下辖中共陕甘边区特委、神府工委和县委,李景林任陕甘边区特委书记,张晨钟为神府工委书记。改组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聂洪钧,秘书长范子文,参谋长戴季英,供给部长白如冰;红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政委程子华(兼),副军团长兼参谋长刘志丹,政治部主任高岗,副主任郭述申。辖3个师,红二十五军整编为七十五师,师长张绍东(后叛变),政委赵林(凌)波(后叛变),参谋长毕士悌,辖第二二三团、第二二四团、第二二五团;红二十六军整编为七十八师,师长杨森(后田守尧),政委张明先(后脱离革命,改由张达志任),辖第二三二团、第二三四团、骑兵团;红二十七军整编为八十一师,师长贺晋年,政委张达志(后崔田民),参谋长任浪花,辖第二四一团、第二四三团。全军团7000余人。
  延伸阅读:永坪会师
  1935年9月的一天早上,雾特别大,相隔十来步远就看不见人。但是,永坪镇附近的红军和老乡,一大早就从四面八方涌到永坪镇的河道上。因为今天,经过长途跋涉,冲破了层层封锁,战胜了无数艰险困难,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就要和我们陕北红军会师了。不一会儿,太阳渐渐升起来,浓雾消散。站在高坡上一望,十多里长的道路两旁,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欢迎的人群。人群中,有红军部队,有红大学员、赤卫队员,也有妇女会员、少共团员、政府的干部、学校的学生和当地的老乡。三四道大彩门,矗立在道路中间。山沟和大路两旁的岩石上、树干上,贴满了花花绿绿的标语,上边写着:“欢迎红二十五军老大哥!”“消灭晋军!消灭高桂滋!”“夺取敌人的武器武装自己!”……河沟草地上,许多孩子吹着小笛儿,用尖溜溜的小嗓子唱着:“打倒豪绅地主哟,打倒反动派,男女都平等哟,人人闹革命,大人娃娃一条心,革命早成功……”歌声、笛声,合着人们的笑声,荡漾在晴朗的天空。一会,一位指挥员,骑着一匹枣红马,来到部队前面。他勒马向大家问道:“准备好了吗?”大家齐声答道:“准备好了!”他又继续说道:“红二十五军跋山涉水,受尽千辛万苦,来到咱们陕北,马上就要和我们会师了!招待客人,本来应当拿出些礼物,可咱们这里的政权刚刚建立,又受着敌人的封锁,拿不出什么东西来。但是我们却有着一颗火热的心,我们一定要热情地欢迎红二十五军的同志们……”正说着,后沟里跑来两匹战马,队伍里马上吵吵嚷嚷地议论起来:“交通员回来了!”“一定是红十五军来到了!”……果然两个交通员在马上气喘喘地大声向指挥员报告说:“二十五军到了!正在前边庄上整理队伍。”指挥员听了,两腿紧夹马肚,掉回马头,打了一个响鞭,喊了声“老大哥来了!准备欢迎!”带着两个交通员便奔向前庄去了。队伍里顿时热闹起来,“立正!”“立正!”“向右看齐!”“向右看齐!”……口令声此起彼伏。庄头上出现了一杆迎风招展的红旗,后边是黑压压看不到头的队伍。立刻,河道里也响起了锣鼓声、歌声和口号声。正在田里干活的老乡们,听到锣鼓响,也扛着锄头跑来了。徐海东同志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他身材高大结实,穿着一身青色军装,八角形的军帽上,还钉着一颗红五星。他一边走,一边笑着挥手向我们问好。紧跟在首长们后面的是骑兵警卫排,再后边是手枪团。手枪团大多数同志都穿着黑军装,腰里缠着“九龙袋”,每人背着一把盒子枪和几颗手榴弹,身后还斜插着一把大刀。他们排成四路纵队,整齐地走了过去。我们一个劲地喊口号、唱歌。他们一个个神采奕奕,笑容满面,也唱着歌来回答我们。手枪团的后面是80来个人组成的司号连,吹打得哇哇响。再后面是几十个十五六岁没有化妆的宣传员,又唱又舞地走了过去。在一些抬着伤员的担架过去以后,战斗部队过来了。先是二二三团。嗬!一个连就有5挺轻机枪,每个营还有6挺重机枪。步兵分成三路纵队行进,都扛着一色的步枪,有的还上着明晃晃的刺刀。当中还夹杂着一些挑夫,竹扁担颤悠悠地闪动着。他们照样唱歌、喊口号,有时趁着换肩的机会,还连连朝我们招手。大家目不转睛地看着、称赞着。特别是对他们的武器装备,更感兴趣。凑巧这时二二三团刚走完,后边部队还没有来到,一个带红臂章的通信员走了过来。我们一下把他包围起来。有人问:“你们那一色的马枪步枪,都是咱红军工厂自己造的吧?”通信员指着我们一些赤卫军背的红缨枪回答说:“不是的,我们原来扛的也和你们一样。现在的枪都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大家一听,便纷纷谈论起应该学习老大哥的艰苦、勇敢精神。谈着谈着,后面的部队又上来了。我们这才放走了通信员,又欢迎起后面的部队。一直把红十五军的同志送到了红大休息,欢迎的人们才各自回家去。路上,我激动地想:高桂滋、阎锡山还梦想三个月消灭我们,哼!等着瞧吧!红十五军来了,我们的力量更大了,还不知道谁消灭谁呢?回到驻地,同志们也都顾不得吃饭,就凑在一起议论开了。这个说:“嘿,咱们老大哥的武器比‘大红鞋姑娘队’的武器还要强好几倍。”那个说:“比阎老西(即阎锡山)的武器也强呵!”说得大家都高兴地哄笑起来。过了两天,我们跟红十五军互相进行参观访问活动。贫农会也把老大娘、小伙子、小媳妇都组织起来,带着绣花荷包、袜底等东西去慰问他们。到了驻地,男的帮战士们劈柴、打水,妇女就抢着洗衣服、补袜子。战士们也把打土豪得来的花布、丝线回赠给老乡。参观回来的路上,一个老大娘不断地数说着:“姑娘们!小伙子们!这回你们好好生产吧!‘红鞋队’、晋军,保险再不敢来了。”第四天,是正式的联欢大会。陕北的红军部队、赤卫军都赶到永坪来了。在石油厂左边的河滩上搭了一个大台子,上面横挂着“欢迎红十五军”的标语,台子顶上插满了红旗。会场当中用石灰画了一条粗粗的白线,左边坐着红二十五军,右边坐着我们陕北红军。满场都飘荡着红旗,旗杆上的黄铜帽在太阳底下闪耀着金光,从高处望去,简直是一片旗海。两边的部队都有啦啦队,歌声和哄笑声,此起彼伏,真是热闹极了。会议开始了,徐海东同志讲了话。他对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北根据地后,处处受到热烈欢迎,表示感谢。又说红二十五军不过是南方红军的一小部分,以后还要有大批红军到陕北来,另外也讲了一些沿途的战斗情况。接着是各部队和妇女会、赤卫军等团体的代表讲话。最后是刘志丹同志讲话。他穿着一身灰蓝色军装,腰上扎着根皮带,挎着支手枪,瘦瘦的个子,往台上一站说道:“我们陕北根据地还很年轻,敌人用尽了一切办法想消灭我们,可是他们并没有能够如愿。金松山(敌师长)被我们消灭了,又来了个高桂滋。高桂滋吹牛三个月要征服我们,三个月早过去了,我们没有被征服,而他自己眼看就要完蛋了。现在晋军、东北军又跟上来了,可是我们的红十五军也来了。我们的力量更强大了,现在不是敌人追着打我们,而是轮到我们收拾他们的时候了。”接着他又说:“我们只要不断地壮大红军,根据地就能巩固。大家都看到了,红十五军的同志们带来了很多枪支,现在需要的是有更多的人来背它,谁愿意来背呀!”这一问,台底下的老乡们轰动起来了,特别是那些小伙子们,他们大声地嚷道:“我愿背!”“我愿背!”当场就有许多人参加了红军。会后,各地都掀起了参军热潮,红军迅速地发展起来。不久,我们便在劳山消灭了敌人的一一〇师,击毙了敌师长何立中。陕北根据地更加扩大和巩固了。
  (供稿单位:中共延安市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