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华 记者 杜音樵
初秋的黄龙,天朗气清,瓜果飘香。极目远眺,漫山的草木也即将换装成秋天独有的红色闪亮登场。
近年来,黄龙县紧紧围绕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牢守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较好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有力推动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并持续向好,走出了一条以绿色生态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空气清新沁人心脾
三岔镇作为全县农业大镇,苹果是带领群众致富的主导产业。但是,每年苹果采收结束后,遍地的反光膜却成了摆在镇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群众为了方便处理,都会选择就近在地头焚烧,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
为合理处置废弃反光膜,三岔镇党委、政府经过多方考察调研,制定了“户收集、村转运、镇压缩”的处置机制,先后在各村设立了7个反光膜收集点,购置了5台压缩打包机,配套了7辆转运车辆,集中压缩后统一运送至反光膜制造厂回收后进行科学处置,减少了反光膜焚烧带来的大气污染,大大提高了空气质量。
和“反光膜统一回收、科学处置”类似,同样减小空气污染的还有“秸秆打捆统一处理”这一举措。
“以前,每到秋季收完玉米,秸秆都是在地里点火焚烧,烟雾对空气污染很大;放在地里不处理,风一吹叶子碎渣飞得到处都是,污染环境;人工处理成本又高,每年处理秸秆都让人发愁。现在不一样了,有了秸秆打捆机,我这些玉米秸秆一上午就被打包成捆,省心又环保。”界头庙镇界头庙村村民王长路深有感触地说。
近年来,黄龙县除了大力整治农村反光膜焚烧、秸秆焚烧外,还坚持“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六措并举,持续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全县28台燃气锅炉均完成低氮燃烧改造,7家加油站防渗漏双层罐及三次油气回收改造全部完成。此外,严格建筑施工扬尘治理,开展煤场、餐饮业综合治理,空气环境质量稳步提升,连续多年位居全市第一;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平均可达到6000个/立方厘米,每年7月至9月最高可达到1.5万~1.8万个/立方厘米,“黄龙蓝”日益成为黄龙人心中的骄傲。
水质澄澈让人安心
“以前雨水污水混合排放,一到雨天,雨水就会混着污水大量排入河道,河道中的清水在遭遇多次降雨后,就会变得臭烘烘的。雨污分流后,河水变清澈了,空气也清新了,河边还盛开着各色鲜花,让人赏心悦目。”黄龙县城居民张爱香说。
黄龙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水土保持区,是陕西省重要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区。据了解,黄龙县从开展污水源头治理以来,采取“控污、清污、截污、减污、治污”五大措施,全县取缔居民排污口125个,城区污水管网长度延伸至55.9公里,建成13处污水处理站,铺设农村污水管网30公里,形成了“县有厂、镇有站、重点村有收集罐”的污水收集处理体系。
除去覆盖城乡的“网格化”硬件设施体系的建立完善,守护黄龙一汪碧水的还有全县47个村的“护水员”。每天,天刚蒙蒙亮时,瓦子街村党支部书记刘忠玉就开始自己的“巡河之旅”,每天去仕望河一次,是他雷打不动的“功课”。
近年来,黄龙县按照“源头管控、标本兼治、重点突破、防治结合”的原则,扎实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源地保护、河道巡查等工作,深入推进河长制和饮用水源地保护政策,通过实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黑臭水体防治、农村综合整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治理工程,全年水质保持在Ⅲ类以上,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河水越来越清澈,让生活在黄龙的人们倍感安心。成群的褐马鸡在这里安家,石堡川河成了“鸟中熊猫”黑鹳的嬉戏乐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正在这个美丽宜居的生态乐土呈现。
土壤健康孕育希望
黄龙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八大防护林区之一。绿水长流、青山常在一直是厚植在黄龙人心中对生态保护的执着追求,体现在每个黄龙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行动中。在界头庙镇西石林行政村有一个“造林王”王长贵,2012年至2015年,他先后栽植了3000多亩各类造林绿化苗木,为黄龙积攒了一大笔“绿色财富”,这些年,他植绿爱绿的脚步一直在路上。
近年来,黄龙县完成全民义务植树110万株。截至目前,全县林地面积达372.1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7%,成片的树林能防风固沙,减少了水土流失和旱灾、洪灾、虫灾等自然灾害,也增加了土壤的蓄水能力,防止了土壤沙化。
土地是老百姓的“命根子”,土壤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老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钱袋子”,从源头预防土壤污染至关重要。
三岔镇下大力气打好“净土保卫战”,通过有机肥替代化肥、控制污染源、减少农药使用、合理治理修复等措施,着力解决土壤污染问题。镇政府大力宣传使用有机肥对改善土壤质量、帮助农作物健康生长的益处,并与李家河有机肥厂进行对接洽谈,以优惠价向群众销售有机肥。针对镇域内核桃加工厂产生的废水、废渣,督促各厂严格按环保要求设立“废水处理设施”和“废渣集中处置点”,规范废水、废渣处置。目前,全镇土壤环境质量基本处于安全水平。
近年来,黄龙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平方公里,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积极开展“占补平衡”政策,加快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静脉园区建设,全面推广秸秆还田、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垃圾兑换银行,秸秆综合利用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农膜回收利用率分别达到98.95%、72%、86.05%,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先进县、国家园林县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等荣誉,2019年收获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
空气优,河流清,土壤净。如今,漫步在黄龙的大街小巷、乡间田野,移步易景,入目成画,凭生态而立的黄龙县知名度不断攀升,吸引了众多游客纷至沓来,黄龙人也享受到生态环境释放的红利,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