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2年09月22日
藏粮于地 丰收在望
记者 刘彦 王冬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今年以来,针对耕地撂荒和基本农田“非粮化”问题,我市采取“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坚决遏止增量、有序清退存量,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耕地保数量、提质量,为全年粮食稳产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秋阳下,在延川县永坪镇石油沟村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基地,300亩农作物正生长旺盛,丰收在望。然而,就在一年前,这里还是大片的退化苗圃,好多村民都说,未清理前的苗木高度基本都在三四米高,周边一亩多地的庄稼长势都受到影响。
  延川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李富军告诉记者,在耕地“非粮化”整治中,延川县集中力量对占用耕地的退化苗圃进行了全面清理。“全县累计排查需要清理的退化苗圃7700多亩,到今年春播前全部整治到位。为了保证粮食产能,我们还给恢复后的苗圃地每亩补助了200元的地力恢复资金。”李富军说。
  民以食为天,粒粒粮食,小小餐桌,始终是党和政府牵挂的大事。确保粮食安全,严守耕地红线,坚持藏粮于地,是根本之策。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落实中省防止耕地“非粮化”、遏制“非农化”各项政策规定,落实最严格的保护制度,开展撂荒地及耕地“非粮化”整治专项督导工作,有力增加补充耕地面积,保障粮食安全。
  “全市复耕撂荒地6万多亩,清退退化苗圃、残败果园7万多亩,这些复耕的土地有八成以上都用来发展粮食生产,切实做到了还粮于地。”市农业农村局产业发展科科长魏俊说。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石,尤其是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对实现农业稳产高产具有重大作用。我市在做好土地“非粮化”整治工作的同时,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将建设布局向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粮食重点生产区倾斜,通过土地整治,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稳步增加,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切实推动了粮食稳产增产,持续强化粮食安全之基。
  在宝塔区麻洞川镇金盆湾村大榆沟,曾经有一片草都长不好的盐碱地,村里多少人可惜地说:“那么大一片地种不成粮,看着都心疼。”
  今年,这种情形彻底改变了!
  “我们通过抬地降渠的手段对这片盐碱地进行了彻底改造,并配套建设了相应的排水措施,在每块台地下面都挖了一条排洪渠,从源头上解决了这片土地的盐碱化问题。同时,建设了生产道路,让这350亩盐碱地变成了高标准农田。”该项目管理工作人员吴昊天说。
  “今年是这片盐碱地改造后的第一次种植,我们选择了机械化种植玉米养地,希望将生土变为熟土。”宝塔区捷强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杰说,目前玉米长势特别好,预计亩产可达600公斤,收入肯定差不了。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我市藏粮于地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全市已建成旱能灌、涝能排、产能稳定的高标准农田152.2万亩,为确保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真正做到了藏粮于地。”市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金鹏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