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小长假,天气晴好,不冷不热,正是出游的好时节。我们一大家人相约去南泥湾游玩,由于南泥湾高速路口尚在修缮之中,只能走原来的盘山路。汽车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穿行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到达了南泥湾。
九月份的南泥湾,天高云淡,景色优美,花草树木已经悄悄开始酝酿着秋画。苍山虽然浓浓郁郁,但已经有了秋天的模样。厚重的墨绿色中有了黄与红的点缀,低调而不失风韵,有诗的意境、画的色彩。汽车行驶的过程中,眼前突然呈现出一片金黄,在深绿色树木的映衬下格外夺目。继续前行,目之所及是一片金黄的稻田,真的有些震撼人心。我知道,春天种下的希望即将颗粒归仓。我们开足马力,加速前进,选好赏景观稻之地,停好车,便迫不及待地向稻田奔去。
稻田黄澄澄的,青黄、淡黄、深黄交错在一起,大地仿佛被铺上了金色的毯子,又似满地黄金在闪闪发光。漫步在田埂上,感觉身处金色的海洋。我轻轻抚摸那一束束稻穗,柔顺又光滑,呈现出秋日最迷人的景象。想到丰收的喜悦即将溢满每个人的心田,我激动得热泪盈眶。
阵阵秋风吹来,田间顿时荡漾起金色的波浪,我的心也随之荡漾。一首《稻花香里说丰年》的轻曲,在如画的稻田里轻轻回荡。我把这最美的田野风光留在手机里、留在心上。小孙子像笼中放飞的小鸟,蹦蹦跳跳、自由自在地穿梭于稻田和我们之间,和这即将成熟的稻谷一样,也是我们沉甸甸的希望。
稻田一块一块的,有的中间隔着一条水渠或者小路,有的隔着一小片树林。厚重的大山是稻田天然的屏障,远处的树木似给稻田镶上的边框,又像哨兵守护着稻谷的成长。一垄一垄的稻田间还穿插着谷类植物。今年雨水充足,谷穗粗壮硕大,秸秆的腰都被压弯了,稻谷相互为伴,相互扶持,共同经历风雨,共同沐浴阳光,共同给人们带来希望。我俯身观察,它们排列整齐,像等待检阅的方队。那尖尖的茎叶有的泛黄,有的青绿,似剑一般一律向上。稻穗谦虚地弯下了腰,似在亲吻脚下这块哺育它的土地。
我小心翼翼地摘了一颗谷粒,用手把壳剥掉。一粒白白嫩嫩的稻米泛着银光,溢出浓浓的清香。这香飘散在四方,飘在你我的心上。此时,我仿佛看到了远山在含笑,听到了小河在欢唱,共庆这丰收的好年景。
说起南泥湾的稻田,还有一段悲壮而催人奋进的故事。为克服解放区面临的日军“扫荡”、国民党经济封锁以及自然灾害造成的困难,1941年3月,王震旅长率领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战士们一手拿枪,一手拿锄,将梢林遍地、荒无人烟的烂泥滩变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被毛泽东誉为“中国历史上从来未有的奇迹”。这一奇迹不仅解决了战士们当时吃饭穿衣之困难,由它产生的南泥湾精神至今都让人们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秋风送爽,稻谷飘香。我沉醉在这金色的海洋,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曾经响彻大江南北的《南泥湾》:“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今天的南泥湾山清水秀,鲜花遍地,是真正的陕北好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