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苹果成为洛川县的富民产业
② 教育质量飞速提升
洛川县位于延安南部,因洛河穿境而得名,因“洛川会议”而闻名,因“洛川苹果”而驰名。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春华秋实。党的十八大以来,果乡儿女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在追赶超越的赛道上跑出了“洛川速度”。十年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2011年的177.02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79.05亿元,年均增长5.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1年的19875元增长到2021年的3923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1年的7978元增长到2021年的15900元。
莽莽大塬,赋予洛川苹果荣耀与使命;悠悠洛水,沁润苹果之乡底气与气质。下一步,洛川县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为根本目的,聚焦“工业转型、苹果引领、县城南扩、乡村振兴、教育奠基”战略,砥砺奋进,担当作为,聚力实现高效能治理,创造高品质生活,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洛川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苹果产业富民
近日,洛川县的早熟苹果迎来了丰收季,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散发着诱人的芳香,让人垂涎欲滴。走进洛川县凤栖街道芦白村果农屈文龙的果园,果农们忙着采摘苹果,来来往往,穿梭不断,工人们一刻不停地把苹果分拣、装箱,忙得不亦乐乎,屈文龙看着眼前的景象乐得喜笑颜开。
“这片果园是我2012年承包的乔化老果园,经过品种改良、果树间伐等技术管理,现在这片果园是标准的M26半矮化园子。”屈文龙说。
土地承包后,2013年,屈文龙就进行果园挖改栽植新品种,2016年果园就进入盛产期。“以前的乔化树树冠过于庞大、难管理,而且结果比较迟、经济效益低。而矮化树管理方便,第三年就开始挂果,到第四年就能达到丰产期。”屈文龙说,“我的苹果80#以上占95%。10亩果园,每年最少收入都在十几万元,去年我卖了20多万元。”
“矮化密植果园,投入少、产量高、品质好,可完全实现机械化耕作、集约化经营,盛果期亩产可达4000公斤至5000公斤以上。”洛川县苹果生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屈军涛说。
十年来,洛川苹果立足资源优势,先后制定并颁布了《洛川苹果技术标准综合体》和《黄土高原旱作节水矮化密植果园技术手册》,53万亩苹果成为全国首家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苹果)原料生产示范基地,通过出口认证果园13万亩,累计通过认证的有机苹果生产基地6.8万亩,创建国家级苹果标准园2000亩,建成省级示范园8500多亩,居全省第一位。
全县矮化密植果园由2017年仅有的1000亩,一跃发展到12万亩。
围绕科研创新,洛川建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延安洛川苹果试验站、洛川苹果科技创新中心和苹果研究院等3个院士工作站,引进2900份苹果种质资源,选育600个新优品种,选育出了秦脆、秦蜜、秦帅等多个优系品种。
紧扣品牌建设,通过品牌嫁接形式,“洛川苹果”先后获得了北京奥运会、中国女排、人民大会堂、上海世博会等30项重大冠名权,累计荣获国家及部省名优产品奖200多个。“洛川苹果”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达687.27亿元。
“今后,我们将坚决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全力打造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到2025年,苹果种植面积稳定在50万亩,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多元化复合型发展格局,苹果产业综合产值达到200亿元,‘洛川苹果’品牌价值突破千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万元以上。”屈军涛说。
教育发展惠民
走进洛川县水利希望小学,碧绿的草坪铺满整个校园,草坪映衬下的红色教学楼显得格外亮眼,窗明几净的教室里,一群朝气蓬勃的孩子正在上数学课。
“以前老师都是一言堂,现在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课堂上主动学习,活动中自主管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王会玲说。
从教29年的王会玲是一名数学老师,2003年调入水利希望小学任教。进入该校以来,王会玲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不仅教学技能得到了提升,也让她对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王会玲说:“教育不只是教给孩子文化知识,更要注重孩子的核心素养,和孩子共同成长。”
学生家长王莹告诉记者,现在学校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水平都提升了,孩子在学校里能学得好、吃得安全,健康快乐地成长,他们非常放心。
“学校通过开展教育教学培训、教师基本功比赛、师德师风演讲、课堂教学大赛等多种活动,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洛川县水利希望小学校长贾文辉说。
洛川县特殊教育学校是延安市特殊教育发展的一面旗帜,也是洛川县教育事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今年14岁的王佳琪是洛川县老庙镇人,被诊断为轻微智力障碍,2018年入读特校,2019年他加入了校羽毛球队。经过刻苦的训练,王佳琪在2021年10月举办的全国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八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羽毛球项目比赛中,获1金1银。王佳琪的班主任说,运动对他的改变很大,现在的他,开朗活泼,也变得大胆、乐观,更自信了。
“我们‘因生定策、一生一案’地精准实施‘送教上门’政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各类重症残障儿童少年在家门口就能接受适合的教育。截至目前,累计送教共70余人、3000余人次。”该特校副校长李培佑说,学校配置了资源教室、康复训练室、情景教室等22个多功能康复训练室,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
一直以来,洛川县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教育投入“三个增长”指标连年上升,高标准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县和省级“双高双普”合格县验收。
“今后,我们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教育奠基’战略,持续推动办学条件改善、教育质量提升,奋力开创洛川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洛川县教科体局副局长迂花玲说。
城乡建设利民
位于洛川县城振兴西路南侧、兴洛路东侧的振兴公园,是洛川县委、县政府2016年的重点项目,总面积23062平方米。公园内配套建设了16741平方米绿化,健身器材、停车场、公厕等各项设施配套完善。
一直生活在洛川的屈玉老人正带着孙子在振兴公园遛弯,她告诉记者:“近十年来,县城陆续建了好几个公园,现在出门遛弯有地方了,县城环境也越来越好,大家的幸福感越来越强。”
除了基础设施,老旧小区改造也是洛川城乡建设的一个亮点工作。
延安市第一中学家属楼修建于20世纪90年代,由于建成时间久,墙皮开始脱落,道路坑坑洼洼,加之线路、管道老化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2021年7月,洛川县投入880万元对市一中家属楼进行改造,除了粉刷住宅楼墙面、平整硬化路面、改造下水管网,还为每个单元楼安装了防盗门。
宽敞的篮球场、干净的路面、齐全的健身器材,生动形象的文明提示牌与绿化带和谐搭配,走进洛川县雅苑小区,小区优美、惬意的环境让人倍感舒适,完善的基础设施在给居民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传播着文明的信号。
十年建设,十年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洛川县按照拉大框架、完善设施、增强功能、提升品位的主题思路,积极实施东移、南扩、西跨、北延、中改的发展战略,实施了一大批县城建设项目,使得现成的框架不断拉大,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县城绿地面积不断增加,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10年来,县城建成区面积由8.2增加到13.1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了51%,增加了9个百分点,城乡统筹和产城融合成为全市的一面旗帜。
“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构建‘人与城’‘产与城’融合互促的良好发展格局,大力发展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努力为群众创造美丽、宜居、幸福的生活环境。”洛川县住建局副局长杨智荣说。本版稿件由记者 郑鹏 孙艳艳 吕辰雪 张益博 通讯员白利民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