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5版
发布日期:2022年09月28日
非遗传承人张万玖:
要把老一辈留下的宝贵财富传承下去
    ●张万玖向学员传授蹩鼓技艺
  “双脚要同时起跳、同时落地,弹跳狂动有力……”9月13日,在洛川县黄章便民服务中心黄章小学里,张万玖正在给学生们传授蹩鼓技法。
  张万玖是洛川蹩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每到有重要接待或者春节、庙会等重大节日,他都会组织队员进行蹩鼓表演。闲暇时,他还经常进校园教授蹩鼓,让非遗传承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张万玖受父辈的影响,自幼酷爱蹩鼓,13岁就参加蹩鼓表演。从上世纪60年代起,他就随父辈走乡串户,开始了他的从艺道路。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张万玖技艺日臻成熟,慢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洛川蹩鼓以粗犷雄健的舞姿、磅礴火爆的气势、震天动地的鼓声而闻名。2006年,洛川蹩鼓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8月,张万玖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洛川蹩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老一辈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我们一定要将它传承下去。”张万玖说。
  作为蹩鼓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万玖利用闲暇时间,对周围黄章、尧头、高寨、东堡等村的整鼓队员进行了义务传授蹩鼓技法。传授过程中,他从一个鼓点、一个步伐、一个动作做起,力争使自己的一技之长能淋漓尽致地展现。
  “蹩鼓流传两千多年来,一直没有女性打蹩鼓,我就有个想法,想培养一支女子洛川蹩鼓队。”张万玖说,在2016年,他把黄章便民服务中心爱好蹩鼓表演的女子组织起来,培训出了一支由120多名女性参与的女子蹩鼓队,参加各种活动和比赛。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部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走进课堂。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我有责任也有义务让洛川蹩鼓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张万玖说。
  通过进幼儿园、进小学、进中学传授蹩鼓技法,张万玖现在已经培训出900多名学生。
  “我从去年开始学习蹩鼓。通过打鼓不仅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也让我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洛川县便民服务中心五年级学生王乐彤说,蹩鼓是老一辈人传下来的宝贵财富,应该让它继续传承下去。
  多年来,张万玖带领洛川蹩鼓队先后参加了多场大型表演和接待演出,参与拍摄了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电影《蹩鼓小子》,还在2014年,被亚太经合组织(APEC)选定为表演节目。同年8月,他们为“陕西西部行百家采风团”表演,受到了艺术家们的一致称赞。著名画家刘文西称:“这才是黄土之魂,这才是中华民族之魂。”
  “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保护就是传承。作为洛川蹩鼓传承人,我今后在技巧、鼓点、队形等方面还要进行摸索和创新,以我的力量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让更多的人了解洛川蹩鼓,让洛川蹩鼓走向更高的舞台,让它打得更响、传得更远。”张万玖说。本版稿件由记者 郑鹏 孙艳艳 吕辰雪 张益博 通讯员白利民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