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宏林 记者 刘彦 王冬
“这段时间,果园里最主要的活儿就是摘叶、转枝,确保苹果均匀受光、完整上色。”这几日,安塞区招安镇龙石头村65岁的老党员白占胜每天都到村民王忠的果园里给他做销售前的技术指导。
今年年初,有着44年党龄的白占胜在全村党员群众面前认领了产业振兴服务岗,面对党旗,他郑重承诺:我是全区的苹果管理技术标兵,只要有需要,我随时随地无偿给大家做果园管理技术指导。
招安镇党委书记高海洋说,老白是产业振兴链条中上对村党支部、下联种植户的关键一环,这样的“乡村振兴示范型”党员,招安镇共评出了15名。
今年以来,安塞区探索创新了以乡镇党委有振兴体系,创建“服务型党委”;农村支部有集体经济,创争“发展型支部”;农民党员有服务岗位,创树“示范型党员”为主要内容的“三有三创”制度,形成了党组织和党员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和抵达目标的“党建链”。
“三有三创”制度的核心是把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和农民党员这个先锋群体全面组织起来、凝聚起来,强化专业培训,夯实各级职责,蓄势赋能,拧成一股绳、形成一条“党建链”,把基层“党建链”嵌入乡村“振兴链”,引领、拉动、提升乡村振兴的方向、速度、质量,“两链”驱动,同频共振,实现高质量的党建促进高质量的乡村振兴。
“按照‘党建链’的要求,我们村党支部的职能职责主要是带着群众干,追着发展跑。通过‘支部+专业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方式,大力发展大棚、羊场、鱼塘、果园和光伏发电5项产业。今年村集体的固定资产达到了2000万元,村集体的年纯收入已经突破了50万元。”砖窑湾镇山王河村党支部副书记高青山说。“三有三创”制度推行以来,安塞区组建了11个镇(街)集体经济“孵化中心”,按照企业带动、村社联营的思路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各村党组织都明确了自身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定位和职责,每个村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在村党支部强有力的带领下,明确发展目标,创新发展模式,全区农村产业越来越蓬勃、环境越来越优美、人气越来越旺盛。目前,全区70%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10万元以上,超过20万元以上的村45个,突破百万元的村2个。
今年以来,安塞区各镇(街)党(工)委突出政治引领功能,以农村产业发展和社会管理创新为重点,围绕“最多跑一次”改革,创新领导基层治理方式方法,积极创建“服务型党委”,成立镇(街)党群(便民)服务中心,组建便民服务队,畅通服务群众渠道,全面系统规范工作体系,持续深入提升镇(街)乡村振兴服务能力。
张岔村是安塞区的一个棚栽业专业种植村。走进村庄,新型日光温室大棚一座连着一座,犹如一条条银链在蜿蜒起伏的峁梁上延展。佩戴“农业产业开发服务队”红色袖章的技术人员穿梭大棚内外,格外惹眼。
“他们不是大棚种植户,是镇上的便民服务队,队员都是镇机关站所的专业技术人员。”张岔村大棚种植户胡炳文说,村上共有60多座大棚,镇上的便民服务队定期到村上来给种植户做技术指导。“平时棚里不管是种植上还是销售上有问题,只要一个电话,服务队很快就来了。用咱农村话说就是‘好使唤’。”胡炳文说。
张岔村大棚种植户在享受“农业产业开发服务队”专业服务的同时,沿河湾镇高家峁村村民张海云则在镇上的党群服务中心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现在老百姓办事是真方便。”
张海云来到镇党群服务中心,为的是给老人代领养老金“。拿着身份证,直接在窗口几分钟就办好了。”张海云说,以前自己也给老人代领过养老金,要跑好几个地儿,还要准备不少材料“。现在好了,在这里一站式就全都给办好了,确实很方便。”
在深化“三有三创”制度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具体工作中,安塞区围绕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把乡镇党委的职责定位在服务乡村振兴上,突出党委“服务体系”建设,对11个镇街党群服务中心进行了全面改造升级,组建各类专业便民服务队55支,全面推行群众事务干部代办制度,持续深入畅通便民服务渠道,累计服务群众13万人次;目前,4958名农民党员自愿认领服务岗位,创争“示范型党员”,累计承诺服务事项10092件,践诺8190项,有效破解了“群众少跑路、不跑冤枉路”的难题。
心向未来,笃行不怠。一面面鲜红的党旗在安塞区29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空高高飘扬,乘着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东风,一幅乡村全面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在美丽的鼓乡大地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