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苹果红了 ●美丽新宜川 ●俯瞰宜川,山川锦绣 赵洁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宜川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统揽全县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抓脱贫、保稳定、强党建,攻坚克难、担当作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党的建设迈上新台阶。
幸福源于奋斗,实干创造未来。2021年,宜川县社会经济发展保持稳中向好态势。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5.57亿元,非公经济增加值达到17.2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4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97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15元。
产业富县 30万亩苹果让群众过上好日子
眼下正值苹果采摘季节。在英旺乡庙塬村,每隔数千米,路边就停着一辆大货车,果农们骑着三轮车穿梭在乡间小路,把装好的一箱箱苹果运往大货车上。
该村苹果种植大户张培刚今年迎来了大丰收,67亩果园套了30万袋,卖了60万元。“我的果树栽种了7年,今年是挂果的第三年,乔化树矮化管理,行距、株距宽,都是下垂枝,结出来的苹果又大又红,一个苹果半斤左右,能卖2元钱呢。”张培刚自豪地说。
因为果园管理得好,张培刚的苹果商品率高达85%,今年商品果每公斤收购价是8.7元,挑拣后的瑕疵果每公斤也卖到了4.5元。他的果园成为全县果农学习的示范园,广东、贵州、河北等地的果商也纷纷抬价抢购苹果。
好日子都是奋斗出来的。
“我的务果秘诀就是一个‘勤’字,我们父子3人管理这片果园,从疏花、疏果、套袋到卸袋都早一步。我家的苹果就比别人的早红了10多天,卖得也早。如今别人家还在摘果,我家的果园都清园了。”张培刚表示,老百姓是靠天吃饭,可是科学管理也很重要,正因为67亩苹果全部搭了防雹网,今年才能卖上好价钱。
提到科学管理,就要说到英旺乡的柏塔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基地和交里乡的陈家山农业生态示范园。2018年,陕西果业集团宜川有限公司在英旺乡柏塔村通过土地流转,建成300亩双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基地,主栽品种为自根砧M9T337阿森泰克、福布瑞斯和中间砧岩富10号。基地严格按照矮化密植栽培技术进行科学栽植,树上管理抓好整形修剪、拉枝控冠,达到均衡效果,地下管理突出肥水一体化施肥技术,采用自压式滴灌系统,精准施肥,提升果品品质。
“我们柏塔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基地2020年就大面积挂果了,今年阿森泰克这个品种每亩产量在3吨左右,预计产量在300吨,产值约200万元。”陕西果业集团宜川有限公司综合部长高波介绍,公司采取的种植模式是“公司+农户+基地”,即农户把土地流转给公司,公司付给农户租金,农户就近来打工,可以实现双份收入。
苹果作为宜川农业第一产业,经过了40年左右的发展,目前种植面积达到了30万亩,挂果面积27.5万亩。今年,全县预计产量能达到56万吨,产值要达到24亿元。
“苹果不仅是宜川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型产业,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宜川县果业中心副主任白安兴表示,10年来,宜川果业的发展变化很大,产量、产值都有所提升。尤其是在种植面积已经接近饱和的情况下,通过引进新品种、改变栽培模式、增设有机肥等多方面发力进行提质增效,通过狠抓特色农业“品种、品质、品牌”建设,全面推进苹果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果品经济效益。
如今,30万亩苹果让宜川百姓过上了体面的美好生活。
教育兴县 累计投入18.49亿元用于教育事业
今年秋季开学,新建成的宜川县第四小学投入使用。学校位于宜川县丹州新区,占地45.2余亩,总建筑面积为21696平方米,其中多媒体教室、学术报告厅、体育馆、图书馆、舞蹈室等30多个功能教室一应俱全。1098平方米的风雨操场、300米的六跑道的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给学生们提供了充足的活动空间。
在崭新优美的新校园里,孩子们或安静地学习,或自由地奔跑,茁壮地成长着。
“以前每个班的学生都比较多,老师照看也比较吃力。经过分流以后,每个班的学生有所减少,老师也能很好地照顾到每个学生的情况,我相信孩子到第四小学以后学习成绩能有一个很好的提升。”宜川县第二小学学生家长张芳说。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直以来,宜川县坚持在教育投入上不吝啬,在用好教育资金上不含糊。县上在财力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大力整合行政、社会资源,广辟筹资门路,逐年扩大教育投入,2010年以来累计投入18.49亿元用于教育事业发展,年均投入占全县财政总支出始终保持在20%以上,新增财力全部用于教育事业。
10月12日,在宜川中学高二的历史课上,学生正在自主讨论学习内容,课堂气氛活跃,讨论激烈。“我觉得如果只是老师单纯地讲内容的话,会让我们缺乏思考,变成被动地学习,难以真正理解学习内容。”学生张帅告诉记者,自己和同学们通过讨论,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提高了小组团队的协作能力。
由从前的老师讲学生听,到现在的学生讨论老师启发,在宜川中学,学生真正成了课堂上的主人翁。
从2008年开始,宜川中学推行以“自主管理和自主课堂”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性提出学生自主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农村落后地区办好教育的新路子。1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这样的改革创新是可行的。
“对于一所学校来说,要赢得老百姓的认可,就是要拿出好的教育质量。”宜川中学副校长陈小宁说,宜川中学探索的自主课堂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师生的思维潜能。近年来,宜川中学集团化办学改革成效明显,高考成绩连续16年名列全市各县区前列,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宜川县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
“我认为最好的教育应该是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学生家长强国兴告诉记者,自家孩子一直在宜川中学就读,从初中到高中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在提高。“宜川中学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与管理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促进孩子的全面成长。”
生态立县 打造黄河流域生态治理新样板
金秋十月,黄河两岸的秦晋峡谷绿意盎然,一棵棵挺拔的侧柏默默地守护着母亲河。
悬崖上这片难能可贵的绿,背后是一代代造林人的辛勤付出。
“黄河沿岸宜川段属于典型的石质山,该区域植被覆盖度低、山势陡峭、土层浅薄、土壤贫瘠,水土流失较为严重。”10月12日,站在椿树峁造林示范点,宜川县林业局总工程师袁国荣感慨万千,“这里植树难,育树更难。植树时工人们需要腰捆绳索确保人身安全,克服地势陡峭、土层稀薄、干旱缺水等重重困难,硬生生凿石背土,在悬崖上种树成林。”
椿树峁造林示范点是晋陕峡谷造林绿化的一个缩影。该示范点总面积295亩,是宜川县2014年三北防护林工程的一部分。示范点全部采用“砌垒石坑、客土回填、栽植大苗”的方式实施,共栽植1.5米侧柏18000余株,总投资138万元,其中“三北”工程投资8.85万元,县财政投资129.15万元,亩均投资4680元。
自2012年以来,宜川县以重点区域绿化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等为主,持续加大工程整合力度和投资力度,累计投入资金1.7亿元,完成石坑客土大苗造林3万亩,公路绿化40公里,完成了北至延长县交界,南至县川口,总战线长达30余公里,基本实现了壶口景区周边山体、核心段公路、出境口和旅游沿线直观坡面的全面绿化。
非凡十年,新意盎然。十年间,宜川大地由黄变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目前的59.63%,实现了林地面积、森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的持续增长;稀有物种“由少变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从300余只增加到5000只以上,世界濒临灭绝的原麝、金钱豹再次出现,鸳鸯、黑鹳、大鸨等诸多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重新回归;宜川百姓“由穷变富”,累计发展经济林45万亩,其中果树40万亩,形成了“林木抓果业、林草养畜禽、林景搞旅游”的生态富民发展模式;城乡环境“由差变好”,100多个村庄、600多公里道路、200多公里河流等全部得到了绿化,披上了美丽的绿装。
2016年,宜川县被省国土绿化委员会授予省级绿化模范县、林业局被国家林业局授予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单位,2017年宜川县被省林业厅命名为省级森林城市,2019年宜川县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县。
山川绿了,百姓富了。如今的宜川大地上,黄土高原由黄变绿、由绿变美,黄河由浊变清、由清变美,正着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的新样板。
本组稿件由记者 杨晓翔 贺秋平 黄建斌 杨帆 通讯员 梁鹏 武小丽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