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玉立志将宜壶稠酒品牌越做越大 “稠酒口味酸甜,营养丰富,是我们当地的特色美食。”过了九月九,家家酿稠酒。金秋时节,在宜川县兴华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负责人刘金玉正在忙着指挥工人们生产稠酒。从作坊式制作到工厂标准化生产,从走街串巷叫卖到网上直播带货,从个体经营户到代表性传承人,刘金玉把宜壶稠酒酿成了乡愁的寄托,将小杂粮做成了大产业。
广袤的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交错纵横。在曾经艰苦的岁月里,这里的人民变着花样用粗粮演绎美味,宜川稠酒便是这其中一抹温暖的亮色。宜川稠酒历史久远,是用软糜子发酵制成的一种低度浑浊酒,尤其深受西北地区、黄河沿岸人民群众喜爱。
从小生活在黄河岸边的刘金玉,便是喝着宜川稠酒长大的。
“家里的长辈们都是制作稠酒的好手。那时候到了冬天,就着腌酸菜喝稠酒是当地的重要习俗,也是很多宜川人难忘的记忆。”刘金玉回忆道,后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家庭自制稠酒越来越少。凭着跟家人学习的制酒手艺,2007年,刘金玉从零售批发转行做起了稠酒。
万事开头难。从浸泡软糜子、磨面、蒸面、拌麯,再到发酵,才能熬成出一碗香浓酸甜的稠酒。稠酒做好后,刘金玉就挑着担子穿街过巷、吆喝叫卖,后来租了固定的摊位销售,她做的稠酒在宜川县城渐渐有了名气。这时候,很多人提出远方的亲戚朋友也想喝稠酒,让刘金玉一下子犯了难。
“稠酒是一种发酵食品,保存和运输都比较难,怎么样才能让远在他乡的人也喝到原汁原味的宜川稠酒?”这一挑战也为刘金玉带来了发展机遇。在尝试了塑料袋装、桶装均失败后,她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办一家专门生产稠酒的工厂。拿着母亲的养老钱和借来的贷款,刘金玉在县城周边租了几孔窑洞,建起来一个只有5人的厂子。
“那时候的市场都是用脚跑出来的,我带着工人们一家超市挨着一家超市现场熬制推销稠酒。”从宜川到延安、榆林再到西北地区,刘金玉就是靠着勤快让稠酒有了稳定的市场。目前,该企业生产的宜壶稠酒已畅销陕西,远销北京、山西、内蒙古、甘肃、广东、海南等地,营销范围拓展至省内外500家大型超市、商店及星级宾馆,销售额突破千万,小甜酒逐步做了成大产业。
2017年7月,宜川稠酒制作技艺被列为延安市第三批非遗保护项目;2018年6月,刘金玉被推荐为延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稠酒代表性传承人;2020年,宜川兴华酒业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被授予国家级扶贫就业工坊;2022年5月,宜川稠酒制作技艺被纳入省级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推动企业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也打造出宜川稠酒“金名片”,成为当地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亮点。
帮扶困难群众、热心公益事业……创业路上,刘金玉还力所能及地回报社会。她车间的工人均是来自周边的村民,农忙时节她还特地放假让工人们回家秋收。“刚开始创业很艰难,父老乡亲们给予了我很多帮助,现在我有能力了也要力所能及地帮助大家。”刘金玉说。
“10年来,通过不断努力,我们企业的效益越来越好,尤其是搭乘着电子商务和直播带货的快车,将宜川稠酒销售到了全国各地,受到了上海、广东等外地客户的喜爱。”作为延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稠酒代表性技艺传承人,刘金玉表示,她要让小杂粮走向大产业,让宜壶稠酒的品牌更加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