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2年10月21日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我市科技人才中引起强烈反响
  连日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重要论述,在我市科技人才中引起强烈反响。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如何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造驱动发展战略,在强化现代化建设中做好人才支撑,我市科技工作者、圣地英才等广大干部学者进行了热烈讨论。
  加快构建符合延安实际的科技创新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2021年3月30日,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在延安高新区正式授牌成立。自组建以来培育和招引了24家企业和机构入驻,成为引领延安科技创新的高地。
  市科技局牵线搭桥,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促成我市企业与省内外高校院所签订科技合作协议300多项,签约金额2亿多元。累计登记省级科技成果532项,获省科学技术奖63项。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科技事业改革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先后争取中省科技计划项目405项,资金2.02亿元,撬动社会资本增加研发投入4.04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从0.58亿元增长到16.03亿元,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从0.05%增长到0.62%。科技型中小企业从零增长到551家,高新技术企业从零增长到82家。技术合同成交额从0.27亿元增长到8.5亿元。
  延安大学教授白宗文说,党的二十大报告,催人奋进,令人鼓舞,报告中提出,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这不仅为科技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更增强了信心。
  作为一名扎根革命老区的科技工作者,白宗文说,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我们一定要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国家科技战略需求,开展科技研究与技术攻关,为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提供样本,千方百计寻求参与原创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机会,积极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贡献力量。
  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牛志权说:“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搞好科技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提振了我们做好科技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牛志权表示,将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五个牢牢把握”总体要求,以建立自立自强的科技强国为引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符合延安实际的科技创新体系。建好用好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实施科技型企业倍增计划,加快推进研发体系建设,加快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延安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加大人才发展服务保障力度
  人才成就事业,事业发展造就人才。我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红色筑梦·创业延安”人才品牌,人才工作全面融入全市经济社会主战场、嵌入产业发展各链条,为延安高质量发展贡献人才力量、提供智力支撑。
  近年来,全市深入实施“圣地英才计划”,引进两院院士44人,急需紧缺人才4870人,搭建创新平台332家,其中国家级7家、省级57家,累计参与实施中省科技项目330项,引进关键技术、新技术114项,为436名高层次人才发放“圣地英才卡”,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人才提供专业化、精准化服务。
  “报告中说,‘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才发展战略,也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和鼓舞。”延安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克锐说。
  韩克锐表示,作为延安的圣地英才,一定会深入学习贯彻报告精神,立足本职岗位,深度挖掘延安的红色文化、传统文化、黄河文化、黄土文化等,创新驱动,用文化重塑旅游,用旅游彰显和传播文化,实现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使延安这个“金字招牌”产生更大的经济价值和更深远的文化影响力。
  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副主任万多武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下一步,我们将继承发扬党在延安时期‘来去自由’的人才理念,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秉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市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全市重点产业体系和11条产业链布局,深化‘圣地英才计划’,着力建强‘八支人才队伍’。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提升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容载力,促进成果转化落地,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融合发展。聚焦人才‘引、育、留、用’各个环节,加大服务保障力度,打造适宜人才发展的优质环境,为延安高质量发展聚集人才力量,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万多武说。
  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创新发展主战场
  近年来,市科协认真履行“四服务”职责定位,扎实落实“人才强市”战略,深入推进学术交流、人才举荐引进和组织建设等工作,同时,打通服务基层“最后一公里”,通过多种形式深入学校、社区、乡村,开展科普展览、科普培训。聚焦乡村振兴战略,依托所属学会,组织相关方面专家深入基层一线,围绕苹果、红枣、大棚蔬菜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深入田间地头组织科技培训,引导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延安创新发展主战场,为助推延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苹果产业是延安市覆盖面最广、从业人数最多、持续效益最好、对农民增收贡献最大的特色产业。
  2018年12月,以康振生为核心的院士专家工作站落户洛川,他们除了对苹果生产前端的育种培育和抗逆性栽培等进行研发突破,还对苹果后端的精深加工进行全产业链拓展,力争全面促进洛川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安贵阳是康振生院士专家工作站的专家组成员,也是我市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之一。近年来,他在洛川县推广矮化密植模式,让广大果农极大受益。
  安贵阳说,作为一名在延安从事苹果科研及技术推广工作30余年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师,亲历了延安苹果从上世纪80年代到目前的发展历程,面积从10万亩发展到400余万亩,品种从红星到秦冠、富士,再到目前的秦脆、瑞雪等的变化,技术从乔化到矮化密植的转变,更是体会到了苹果对延安果农脱贫致富的巨大贡献。他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会把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科技工作的精神贯穿在实际工作中,以参与院士工作站、加入延安圣地英才为契机,继续在苹果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方面坚持实干创新,加快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高端人才要引进,本土人才也要培育。“延安最美科技工作者”、洛川县苹果生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推广研究员屈军涛,是洛川县本土人才,也是康振生院士专家工作站的专家组成员。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屈军涛第一时间来到田间地头,指导果农做好苹果采摘,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
  扎根洛川苹果产业科研生产数十年的屈军涛,深切感受到在党的领导下,洛川县苹果产业发展的突飞猛进,群众依靠苹果产业脱贫致富。“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作为一名基层的科技工作者,听了报告之后我倍感振奋。今后,我们要围绕洛川苹果主导产业,扎实推进洛川苹果的标准化生产,通过提升洛川苹果的品质,力争在2025年末,把洛川苹果打造成千亿级的民族品牌。”屈军涛说。
  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闫锡林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重要论述,为我市推动科技人才工作提供了行动纲领和行动指南。“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下赋予科技工作者的使命和任务。闫锡林说,下一步,科协将围绕“人才强市”战略,加大人才培养举荐引进力度,切实发挥好院士专家工作站智库作用,持续推进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履行好“四服务”职责,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延安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记者 王垠山 孙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