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红的苹果,深深的爱
记者 侯忠义 刘彦 干雄焱
10月26日至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陕西省延安市、河南省安阳市考察。这是26日下午,习近平在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苹果园同老乡们亲切交流。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秋风中,红红的苹果挂满枝头,欢声笑语在山梁上飘荡,欢快的山雀在草丛间跳跃。
10月2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的苹果园。微风过处,甜甜的香味沁人心脾。“今年苹果收成、苹果种植技术、采摘方法、品种质量、销售价格、村民收入、用水和灌溉问题解决以及发展苹果种植前景……”总书记问得非常细致。与老乡们亲切交流间,总书记还采摘了一个红红的大苹果。
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陕北大地上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当年曾与陕北老乡们一起“面朝黄土背朝天,抡起老镢头干活”的总书记称赞:这就是农业现代化,你们找到了合适的产业发展方向。
什么是农业现代化?2020年同出席全国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商国是时,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起当年在陕北插队时,让乡亲们大胆想想幸福生活还有什么更高的境界。
乡亲们的回答是——将来上山干活就挑着“金扁担”。
“这个‘金扁担’,我就理解为农业现代化。”
农民怎样才能挑上“金扁担”?习近平总书记语含真情:“我们这一代人有这样一个情结,一定要把我们的老百姓特别是我们的农民扶一把,社会主义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这条路。”
这样的情结时刻萦绕在总书记的心头。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回延安时,专程到山上考察苹果产业发展。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民张卫庞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张卫庞是总书记插队时的“小伙伴”,当年的日子非常恓惶。为了帮补张卫庞,习近平把自己的口粮送给他,与他们一家人一块吃饭。
回到梁家河,见到张卫庞,“生活怎么样,吃些什么?”“能吃上大米吗,常有肉吗?”总书记问得非常急切、细致。
“现在光景好了,顿顿大米、白面,肉什么时候想吃就什么时候吃。”
听到张卫庞的回答,总书记舒心地笑了。随即,总书记又问:“退耕还林了,你地里种些什么?”
“坝地种5亩,还有10亩苹果。”
“你还种苹果,收入怎样?”
“初挂果,收入两万多。”
“在哪一块?”“木军塬山上。”“一会去山上看看苹果……”村民说,去山上看苹果,是习近平总书记临时加的行程。木军塬山上的苹果园,当年一颗汗珠摔八瓣、“种一帽克篓儿,收一鞋克篓儿”(陕北方言,广种薄收之意)的土地,种苹果能给“小伙伴”们丰厚的馈赠,总书记怎能不亲眼去看一看?!
陡峭的山路成了柏油路,运送东西再不用“人肩扛了”。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上的果园,深情的话语里饱含急切与期待:这里适宜种苹果吗?一亩收入有多少?村民懂技术吗?打什么品牌……
时隔7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黄土地上的南沟村。山上红红的大苹果,宛若优美的答卷,回答了总书记2015年的疑问,更诠释着新时代的巨变。如今,苹果已成为延安农民的致富果、幸福果。一个个红红的大苹果,背后连着支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大产业”。目前,延安苹果栽植面积331万亩,年产400万吨,占全国的九分之一,陕西的三分之一,让80多万果农挑上了“金扁担”,生活越来越好。在南沟村苹果洗选车间外,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对老乡们说,大力发展苹果种植业可谓天时地利人和,这是最好的、最合适的产业,大有前途。
老乡们过上了好日子,但还要继续努力往前走,让生活越来越美好。
共产党当家就是要为老百姓办事,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富民政策一项一项落实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老乡们生活越来越红火。
红红的苹果,深深的爱。习近平总书记“心里就想着怎么样让大家生活好起来”的殷切话语,激励着延安人民坚定地跟着共产党,踏上新征程,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