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延安大地,糜香谷黄,处处铺金。勤劳的圣地人民,在一道道山梁上、一条条沟谷间,用勤劳与汗水高声唱响圣地粮食生产丰收的欢歌。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端牢“延安饭碗”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今年,我市针对耕地撂荒和基本农田“非粮化”问题,采取“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坚决遏止增量、有序清退存量,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耕地保数量、提质量,为全年粮食稳产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这片地今年第一次种庄稼,长得特别好,玉米亩产达到600多公斤。”宝塔区捷强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杰所说的地,位于宝塔区麻洞川镇金盆湾村大榆沟。这里曾经是一片连草都长不好的盐碱地。
“我们通过抬地降渠的方法对这片地进行彻底改造,配套排水、排洪措施,从源头上解决了盐碱化问题,建成高标准农田350亩。”该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理人员吴昊天说,土地增产效果显而易见。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藏粮于地的重要手段,全市累计建成旱能灌、涝能排、产能稳定的高标准农田152.2万亩,为确保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市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金鹏东说。
“今年,全市还复耕撂荒地6万多亩,清退退化苗圃、残败果园7万多亩,土地基本都用来发展粮食生产。”市农业农村局产业发展科科长魏俊说。
增加补充耕地面积,实现了藏粮于地;而给农业插上科技翅膀,则可实现藏粮于技,更好地保障粮食安全。
在位于安塞区沿河湾镇的延安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开展小杂粮,包括谷子、糜子、荞麦及玉米、马铃薯、大豆等大宗作物的试验示范,每年承担国家级、省级、市级试验示范几百项,为全市粮食作物的品种引进和技术推广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基地培育的谷子新品系让种植户增产增收,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试验示范,为全市大面积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姚贵军说。
“村上今年种植杂粮面积1957亩,其中谷子种植面积698亩,亩产400多公斤。”志丹县保安街道杨畔村党支部书记刘德平说,他们种的谷子就是来自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培育的新品种,村上今年小杂粮一项就能增收50至60万元,切实增加了村民收入,助推了乡村振兴。
吴起县周湾镇的种粮户雷鸣华则在他的一块粮食基地上实施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和大豆长势都非常好,玉米亩产600公斤以上,大豆每亩能收100多公斤。”雷鸣华说,按照科学方法种植,收成确实能更好。
培育主体,延伸链条,提升种粮收益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关键在主体、在人。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我市积极扶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不同专业合作模式,精准破解“谁来种粮”“怎样种粮”的问题,切实扛稳粮食安全的重担。
在志丹县保安街道,66岁的冯坡村新绿家庭农场负责人白发财,通过流转土地种了175亩红高粱。他说,今年雨水广,高粱长势好,每亩地产量都在700至800公斤。“去年高粱价格是2.8元,今年就按2.5元算,一亩也能收入4000多元,175亩高粱就能收入70多万元。但是我们不卖,都自己酿酒,这样收入还能多两三倍。”白发财说。
宜川县玉丰圆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发展托管服务,吸纳360户农民带地入社,实现了4680亩良田集中连片种植。“农户带地入社后,种地享受农机全套作业成本,每亩地能降低成本62块钱,作物产量却能增产100多公斤,亩均就能增收300块钱。”合作社理事长沈东园说,合作社和入社农户都能增加收入,大家都丰收。
目前,全市共培育百亩以上种粮大户1027户,认定粮食类家庭农场612个,有300多个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耕种收等托管服务,托管面积达48.7万亩。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领跑着我市粮食生产向现代化稳步迈进。
在安塞区化子坪镇张岔村的梯田谷子种植基地,600多亩谷子喜获丰收。“我们年初就和延安峁圪垯土特产品有限公司签订了销售协议,这些谷子一收回来就变了‘现’,一亩能收入2000多元。”种植户胡炳文说。
秋粮丰收,颗粒归仓。我市积极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让种粮农民获得更多收益。
富县就依托直罗贡米区域品牌,大力发展水稻精深加工,有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让农民的腰包更加鼓胀。“我们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种植管理模式,严格按照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标准生产管理直罗贡米。”延安绿谷田园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小锋说,他们把原来2至3元每斤的直罗贡米以12元每斤的价格送进超市等销售场所,形成了富县直罗贡米种植生产销售良性循环链条,极大地推动了质量兴农、品牌强农。
政策扶持,人才支持,确保粮食安全
今年,在宜川县交里乡李家塬苹果幼园大豆套种示范基地,120亩套种的大豆长得籽粒溜圆饱满。
“每亩地产的大豆至少能收入1000元,等于在果园里实实在在多出了12万元的年收入。”种植户宋温泉说,“大豆良种、水肥等农资,都是县上免费提供的,还给我们派了专门的技术员进行种植管理技术指导。”
宜川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樊永红说,今年县上共出资100余万元推广苹果幼园套种大豆新技术,累计完成果园套种大豆面积1.09万亩,为农民钱包鼓起来再添进项。
延川县列支1300多万元支持粮食生产;甘泉县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每亩补贴200元;延长、黄龙、洛川等县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主体配套每亩100~150元补贴资金;黄陵和富县对纯种大豆种植农户分别配套每亩100元、50元农资补贴……
今年,全市加大粮食种植政策扶持力度,共兑付2.25亿元耕地地力保护补贴、3550万元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1980万元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补贴。全市13个县(市、区)在春播农机、良种、化肥、农膜等方面补贴资金累计达到6200多万元,确保耕地多出粮,保障农民多收粮。
不仅如此,我市还在粮食生产人才支持上下大力气,聚合首席专家、技术服务团队、高素质农民等各类专业人才力量,成立了7支粮食生产技术指导组、发动120余名技术骨干,抓试验、搞培训、做示范,创建粮食综合示范点278个,带动良种覆盖率超过95%,主推技术到位率和耕种环节农机化水平达到90%以上,切实助力农民丰收。
粮食是保安全、保稳定、保民生的战略性基础产业。今年延安共播种粮食作物226.4万亩,据测产评估,粮食总产量有望达到73万吨以上,确保延安人牢牢端住“延安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