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2年11月13日
百年党史“六有六无”
  胡捷 方华 杜柯柯
  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对于这种由内而外喷薄而出的自信,中国共产党从来都是辩证看待的。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拥有强烈的自信心,坚信自己所推动的中国社会变革不是国外发展道路的再版、翻版,而是独具中国特色的“创新版”,不仅能为中国人民,也能为世界人民解决难题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深知“谦受益、满招损”的至臻道理,始终保持谦逊谨慎、戒骄戒躁的基本态度,始终以平等的姿态与世界各国人民交流交往,吸收人类历史长河中一切有益经验,借鉴外国政治文明中一切有益成果,愿意在独立自主、平等公正的基础上与各国、各政党普遍交往,携手前行。中国既不走一强就霸的老路,也绝不接受别国教师爷般的颐指气使,而是在自信平和的心态中,在蹄疾步稳的追梦征途上,不懈前行,永不止步。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所以能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辛又出发,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在其一世纪的苦难辉煌中能努力做到并始终坚守“六有六无”。
  一是有公益而无私利。“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无产阶级政党除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之外,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定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是因为毫无私利,中国共产党因而敢于刀刃向内,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决心与勇气,推动实现彻底的自我革命;正是因为毫无私利,中国共产党因而能跳出旧式党派发展自私封闭的小圈子,从5000年古老中国进化重生的角度推动实现彻底的社会革命;正是因为毫无私利,中国共产党因而能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度胸襟,集众智,用众力,彻底结束旧中国一盘散沙四分五裂的局面;也正是因为毫无私利,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了由中国共产党承担民族复兴的无上光荣、无比艰巨的历史重任。
  二是有挫折而无丧气。革命理想越是美好远大,实现理想的过程就越是艰辛曲折。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既有过凯歌猛进的光辉岁月,也经受过如磐风雨的侵袭摧残。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至少遭受过三次大的挫折。第一次是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背信弃义,叛变革命,导致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第二次是1934年,中央领导者“左”倾冒险,指挥失措,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主力退出中央所在地,被迫长征;第三次是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急躁冒进,曲折前行,连续犯下“大跃进”与“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毛泽东同志说:“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我们要求犯得少一点。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彻底,越好”“我们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无论是面对穷凶极恶的内外敌人,或是遭逢百年难遇的自然灾害,中国共产党人从没有丧失信心、丢失斗志,始终心中有火,眼中有光。中国共产党正是在不断尝试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在不断总结中摸索走出困境的正确的道路,在不断斗争中增长革命、建设的本领,在不懈进取中夺取最终的胜利。每一次遭受挫折、陷入低谷之后,继而到来的必是一场大转折、大觉醒、大奋起。敢于否定自己,愈挫愈勇是中国共产党难能可贵且特色鲜明的精神品质。
  三是有奋斗而无止境。1949年,在即将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进京赶考”的论断。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抱有备考、赶考、临考、应考的情绪与心理,如履薄冰,如负重担;始终抱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与境界,兢兢业业,奋斗不止;始终抱有不学楚霸王,不当李自成,干不好就要被开除球籍的自觉与清醒,自查自警,自省自励。中国共产党深深认识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从来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中国共产党从不在已有的成绩面前放慢前行的脚步,而是把过往的成绩当作是新奋斗的起点与激励自己战胜困难的底气,勇敢投身于下一场奋斗。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中国共产党的赶考之旅又踏上了新征程。
  四是有坚守而无保守。“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对于自己所信仰的理论、行走的道路、建立的制度、推崇的文化,中国共产党从来都是抱有一种既坚定不移,又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之初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不畏风雨险阻,始终高擎不变。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秉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务实态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走中国化时代化的道路,创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道路、文化。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而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为什么在中国行?除了马克思主义本身具有真理性、开放性、普适性等诸多优点外,还在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在于信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能以务实、开放、不保守的态度学习马克思主义,践行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使诞生于170多年前的马克思主义绽放出时代的光芒,使蕴藏于马克思主义当中真理、道义的力量在中国大地上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百年历程,光阴为证,马克思主义没有辜负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更没有辜负马克思主义。
  五是有爱护而无袒护。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只有50多名党员,是当时中国政坛最小的政治力量之一。今时今日,中国共产党拥有9600多万名党员,已经成长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无论是初始阶段,还是逐步做大做强的今天,中国共产党对于自己的党员从来都是知之深、爱之重、责之切。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曾提出共产党员的五条标准:一是政治观念没有错误的(包括阶级觉悟);二是忠实;三是有牺牲精神,能积极工作;四是没有发洋财的观念;五是不吃鸦片、不赌博。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指出合格党员应具备“五种精神”: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和压倒一切困难精神、革命乐观主义和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精神。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全党同志要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习近平总书记是把对党员同志的爱体现在对党员的政治生命负责上,体现在用党内法规纪律保护党员民主权力上,体现在对困难党员悉心帮助上,更体现在猛药去疴、重典治乱,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上。有原则且坚持原则的爱,是党组织对党员最大最真诚的爱。
  六是有自信而无自大。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创造了四个伟大成就,实现了四次伟大飞跃,具有五个方面重大历史意义,积累了“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将优异的成绩写在了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写在了14亿多群众的心坎里,写在了5000年中华民族发展的史册中。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对于这种由内而外喷薄而出的自信,中国共产党从来都是辩证看待的。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拥有强烈的自信心,坚信自己所推动的中国社会变革不是国外发展道路的再版、翻版,而是独具中国特色的“创新版”,不仅能为中国人民,也能为世界人民解决难题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深知“谦受益、满招损”的至臻道理,始终保持谦逊谨慎、戒骄戒躁的基本态度,始终以平等的姿态与世界各国人民交流交往,吸收人类历史长河中一切有益经验,借鉴外国政治文明中一切有益成果,愿意在独立自主、平等公正的基础上与各国、各政党普遍交往,携手前行。中国既不走一强就霸的老路,也绝不接受别国教师爷般的颐指气使,而是在自信平和的心态中,在蹄疾步稳的追梦征途上,不懈前行,永不止步。
  有公益而无私利,讲的是“本”;有挫折而无放弃,讲的是“气”;有奋斗而无止境,讲的是“势”;有坚持而无保守,讲的是“道”;有爱护而无袒护,讲的是“与内”;有自信而无自大,讲的是“与外”。正是因为处理好了“本”“气”“势”“道”“内”“外”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国共产党才能获得昨日的辉煌,进而夺取明天的胜利。
  (作者胡捷系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方华系国防科技大学副教授,杜柯柯系国防科技大学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