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内,一份78年前的《解放日报》记录了一位普通战士的追悼会,他去世时只有29岁。正是在他的追悼会上,毛泽东首次鲜明地提出“为人民服务”这一概念,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立党之本。
吃千家饭长大的孩子
燃烧一生只为人民利益
张思德的名字来源于从小吃过的百家饭。1915年,张思德7个月大时,母亲因病离世,父亲无奈将他抱给亲戚收养,他吃“千家饭”、穿“百家衣”长大。养母为了让他永记乡亲们的恩情,为他取名“思德”。
1933年,18岁的张思德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2年后,他随红军踏上长征路。途中,他曾只身泅水过江,因为这份勇敢机智,他被战士们亲切地称为“小老虎”。
“随部队到达陕北后,张思德当过警卫连副班长、通信班长、警卫战士等等,缝衣、喂马、站岗、放哨、挑水、烧火,凡是难啃的骨头,他总是主动承担,带头帮助驻地群众生产劳动,任劳任怨干好每一件革命工作。”延安革命纪念馆讲解员张洁介绍道。
1942年,张思德随军委警卫营调回延安。因警卫营与中央教导大队合并,组织决定让这位干部下到班里当战士,他欣然接受,认为一切都是革命的需要。
之后,张思德的身影又出现在了大生产运动中。1944年7月,张思德在安塞县(现为安塞区)高桥镇石峡峪村的山中烧木炭,有人问他:“有困难吗?”他回答:“困难是有,不过我们能克服!现在的困难比过雪山草地时少多了。”
1944年9月5日,张思德冒着雨,照常带着战友们进山赶挖新窑。中午时分,炭窑在雨中发生崩塌,张思德在窑中逝世,青春年华定格在29岁。
“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这句镌刻在张思德牺牲纪念地纪念碑上的毛泽东挽词,贴切地诠释了这位年轻战士的一生。
“他把自己化作种子,埋在了一个炭窑里,升华出一种伟大的精神——为人民服务!”
千人追悼29岁普通战士
毛泽东亲自参加并发表悼念讲话
噩耗很快传到了延安枣园,毛泽东闻讯后十分难过,立即提出三个要求:第一,给张思德身上洗干净,换上新衣服;第二,搞口好棺材装殓埋葬;第三,要开个追悼会,我要去讲话。
追悼会来了1000多人。1944年9月8日,中央直属机关和中央警卫团千余人,为张思德举办追悼会。以如此规格,为一名普通战士召开追悼会,实属罕见。
《解放日报》记录下了追悼会上的一幕:“毛主席即缓步登台,怀着沉痛的心情向死者表示敬意,继作历时一时半之久的讲话,对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意义,阐述至详……”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毛主席在追悼会上说。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这是毛泽东对“为人民服务”的首次系统阐述,在报纸上的标题为《警备团追悼战士张思德同志 毛主席亲致哀悼》。但在选入《毛泽东选集》时,为了突出讲话的核心精髓,毛泽东将其改为更加凝练的五个字——“为人民服务”。
“张思德同志看似只是一名普通的战士,但是他的一言一行都在恪守着作为共产党员的诺言。他听从领导的安排,服从党的分配,党叫干啥就干啥,不讲条件,不讲报酬,他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专一行,从不马虎,绝不打折。”延安革命纪念馆保管部工作人员李霞说。
1945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进党章,从此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于平凡中见伟大
张思德精神长亮
延安时期,毛泽东发表的《为人民服务》演讲,深刻揭示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军民关系的真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直是党的根本宗旨。
“‘张思德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延安市委党校教授刘延生说,“张思德精神是延安精神的原生形态之一,也是延安精神的具体生动体现。”
张思德精神是为人民利益勇于牺牲的精神,与危险对峙时,他用生命践行了“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入党誓言;张思德精神是为人民利益任劳任怨的精神,无论是战斗员、炊事员,还是班长抑或是战士,他日复一日和所有工作细节死磕,从不懈怠;张思德精神是为人民利益艰苦奋斗的精神,他的衣袜上满是补丁,却把每月的津贴攒起来助他人脱困。
这份纯粹的精神诞生于延安这片热土,在战争的风雨中为革命提供精神支柱,在和平年代号召一代代青年勇毅前行。
刘延生说,张思德短暂而辉煌的一生,是所有革命战士的真实写照,正是一个个看似渺小的战士,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用他们坚不可摧的意志,使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赢得革命的最终胜利。
直至数十年之后的今天,这种精神同样是让中国共产党,让中国保持青春活力的根源所在。而张思德精神之所以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是因为它具有永恒性和发展性,在不同时代,发挥着它特有的价值功效和引领作用。每个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在实现“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
于平凡中见伟大,张思德就是如此。78年转瞬而过,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宝贵精神,却代代传承历久弥新。如今,张思德电力服务队、张思德消防服务队、张思德义务调解队等,依旧在延安绽放着光芒,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千千万万名共产党员扎根基层、扎根人民,全心全意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