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2年11月30日
汇聚踔厉奋发的前行力量
——志丹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小记
    ●志愿者在声情并茂地诵读
    ●志愿者在社区广场放映露天电影
    ●志愿者在革命旧址宣讲“红色故事”
    ●老人们在“手机课堂”上尽享“智慧生活”
  记者 彭琛 通讯员 刘丹
  近年来,志丹县紧扣“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主题,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作为推进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基础性、战略性、长期性的重要工程,建立起一大批文明实践品牌项目,全县上下掀起了文明实践热潮,不断凝聚起踔厉奋发的前行力量。
  “线上+线下”,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志愿者武婷婷正在声情并茂地诵读着。这样的诵读情景,在志丹县已经屡见不鲜。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宣部、中组部要求,志丹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精心设计推出了全民网络诵读活动,开设“微感悟”专栏,采取“音频+视频”网络微宣讲的方式,让广大干部群众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知原义,全方位、多形式把党的创新理论不断引向深入,激励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截至目前,累计制作编辑推送微宣讲19期,阅读量达到4.6万人次。
  “宝塔祥云绕,延河荡春潮,一轮红日照大道,伟大梦想又起锚……新时代吹响进军号,新时代扬帆风正好……”在志丹县第五幼儿园,伴随着韵味悠扬的旋律,响起了一阵整齐的合唱声,中央音乐学院文艺宣讲师张艺星正带领着师生们一起唱响新民歌《我们延安》。
  近年来,志丹县创新工作思路,发挥中央音乐学院驻志丹文明实践基地作用,探索推出“央音唱响山保安”志愿服务项目,成立“央音红都之声合唱团”,组建“央音山丹花开演出队”,将新思想新政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唱出来、演出来、展出来”,让文明之歌唱响山保安,让文明新风劲吹黄土地。
  晚7时整,在志丹县保安街道办麻地坪社区的“新时代夜校”准时开讲。“谁知道党的二十大是什么时候召开的?”刚刚宣讲完,志愿者郭春东又饶有兴趣地对现场居民进行了提问。“今年的10月16日开幕的。”话音未落,就被一位50多岁的大爷抢先喊出了答案。随着提出来的问题被居民争先恐后地抢答,现场掌声不断,热闹非凡。
  “新时代夜校”采取讲政策、教技能、育文明“三结合”的方式,利用居民群众晚饭后的空闲时间,邀请理论学者、先进模范、专业人士、技术专家面对面、点对点进行现场指导和培训,把理论宣讲融入到服务群众、解决问题的具体工作中,让群众在春风化雨中感受理论的温度、思想的魅力。
   “视觉+听觉”,红色基因“薪火相承代代传”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晚饭过后,红霞满天,在县城文化中心小广场,响起了一阵熟悉的旋律,原来是志愿者在社区广场放映露天电影《上甘岭》。
  志丹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先后引进了爱国主义、移风易俗、民俗传统、产业技能、科普知识、普法宣传等九大类电影200余部,以“电影点餐”的模式,在全县109个村、10个社区巡回播放,给居民群众带来了“色香味俱全”的全新体验,不仅丰富了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还潜移默化地向他们渗透了爱党爱国、守法守信、相亲相爱、向上向善的精神理念,文明实践就像一股涓涓细流,滋润着红都志丹。
  党的二十大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作为“革命红都、将军故里”,志丹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切实发挥革命遗址遗存、纪念场馆等宣传教育功能,整理编撰关于刘志丹、习仲勋、曹力如、王子宜、马锡五以及红色村庄等红色故事1100余则,组织志愿者深入乡村、社区、机关、学校、企业、军营巡回开展“红色故事会”巡演活动150余场次,由“百姓名嘴”用大白话、土方言讲述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教育广大群众更加深情感党恩、更加牢固听党话、更加坚定跟党走。
   “场上+场下”,志愿服务“满城盛开文明花”
  夏日一场小雨后,志丹县偌大的球场中,孩子们仍在草坪上奔跑,欢快地踢着脚下的足球。“这是我们县的校园足球‘金杯赛’,今年已经是第11届了。”“快乐足球”志愿者郭印旭举着相机,捕捉着小球员的精彩表现。前一天,因为人手紧张,他还在比赛中客串裁判。
  “快乐足球”志愿服务项目通过讲红都足球精神、观足球荣誉殿堂、演足球主题歌舞、播足球系列电影、赛足球精品盛事、推足球文创产品等方式,让“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成为红都人民群众的共识和志丹文明实践的标识。
  “长按这个键说话,声音就能发过去,点开这个键盘,再点语音,就跟打电话是一样的……”在志丹县老年大学乡村振兴“手机课堂”上,志愿者正手把手教老人们使用智能手机的微信语音功能,屋子里不时传出欢快的说笑声。
  2022年5月,志丹县启动了“贝壳公益·乡村振兴手机公益课堂”志愿服务项目,一大批志愿者深入乡村社区,走进田间地头,采用“小、快、灵、活、广”的方式,将“手机课堂”设在老年人的身边,让老人们通过轻松学习,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跨越“数字鸿沟”,乐享“智慧生活”,增强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截至目前,“手机课堂”已开讲230余场次,帮助老年人3100余人。
  与此同时,“文明大篷车”驶入婚嫁庆典、农村集市、乡镇传统文化交流会等人口聚集多的场所,志愿者通过“讲、演、说、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党的政策、法律法规、科普知识、移风易俗等内容,让更多人享受生动、鲜活、接地气的志愿服务,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