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我成为一名教师已过12个春秋,步入工作岗位的那一天仿佛就在昨天。
那年大学毕业后,我怀着一腔热血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踏上了心中向往的大道。汽车在盘旋路上颠簸了几个小时,终于到了我支教的地方——一所乡村学校。进入校园,映入眼帘的是两排破旧的平房,校园里杂草丛生,在师生们的热情迎接中我来到自己的宿舍,窗檐下有一窝麻雀,不知是我的到来惊吓到了它们,还是它们也在欢迎我的到来,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放下行李,打扫卫生,鼠屎鸟粪到处可见,作为志愿者,虽然已有心理准备,还是被眼前的现象惊愕住了,但想起加入志愿团的铮铮誓言,我没有半点气馁。
收拾房间时,发现几名学生趴在我的窗户外向屋里瞄着。我立刻邀请他们进屋,刚开始他们还扭扭捏捏,问一句答一句,当我把带来的零食分享给他们后,每个人都滔滔不绝。他们瞬间当起了小主人,给我介绍学校的环境,哪里有水井,哪里有柴火,说得一清二楚,让我瞬间体会到了家的温暖。
这里的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或者单亲家庭,个别父母都在家的还是因为身体差不能外出打工,他们的家庭各有不同,但是他们梦想相同——好好学习,丢下镢头,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在支教的日子里,周内我和孩子们同吃同住,既是他们的老师,又是他们的长兄,也是他们的朋友。除了学课本知识外,我还给他们讲自己在省城上学时的所见所闻,尤其是下午吃过饭后的学习情景让我记忆犹新,我从井里打好水,往院子的石桌上一放,收集起学生的碗筷开始洗涮,学生们拿着书开始学习,有的坐到柳树下大声朗读,有的在院子中间互相检查,还有的拿着小木棍边读边在地上写字。
除了学习,我们玩得也很快乐。农村学生的娱乐设施比较少,几个乒乓球案和一个很旧的篮球架跟前经常聚集着一群学生,我一忙完工作就参与其中,不是给他们当裁判就是给他们当队友,老师学生经常玩得忘了上课时间,铃声一响,同时向教室奔去。老校长从来不批评我们,看着我们气喘吁吁的样子,笑着说:“小赵,自从你来到学校后,学校立刻有了朝气,有了学校该有的样子!”
支教的日子很快就结束了,孩子们在全县统考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也成为了优秀教师。经过市区团委的推荐、省团委的评审,我有幸获得了那届“陕西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称号。领奖回来后,我和他们有了一个约定——我们共同走出大山。
后来,我来到了延职附小这所高手如云的市直学校,我学到了新的知识,更新了自己的教学方法,从“志愿者”成了“被志愿者”。“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努力,才能有所进步。我的班级口号是:加油,努力,永远不放弃!这句话时常在我耳畔回响,每送走一届学生,看到他们迈进理想的学堂,我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
当我获得“陕西省教学能手”称号时,我带的第一届学生中有人已经收到陕西师范大学等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从此,我们又有了新的约定……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小学教师赵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