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方海军 刘杰 记者 贾志敏)近年来,甘泉县坚持把信用积分体系建设作为新时代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创新推出“信用甘泉”农村居民信用管理系统,以“小量变”推动“大变革”,实现乡村治理效能大提升。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信用积分体系建设,强化统筹协调、积极谋划推动,设计开发“信用甘泉”农村居民信用管理系统,将农村居民信用积分划分5个等级,即A级信用优秀(120分以上)、B级信用良好(100-119分)、C级信用一般(80-99分)、D级信用较差(60-79分)、E级不诚信(60分以下)。每个农村居民起始积分为90分,对积极参加志愿服务、见义勇为、矛盾化解、治安巡防、做好人好事和受到表彰奖励的给予相应加分,对出现乱搭乱建、非法上访、污染环境、酗酒闹事、扰乱村务管理等不良行为的扣减相应分值,最终形成每个农村居民信用积分。目前,注册用户达5.7万余人,其中A级6人、B级344人、C级56898人、D级11人,各类机构查询应用8530人次,社会知晓率和影响力初步显现。
为确保信用加减分公开透明,县上制定出台《农村居民信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科学设置信息采集、评议、审核、归档流程。全县64个村配备信息采集员512名,通过“信用甘泉”手机App实现网上引导采集。每个村由村“两委”成员、第一书记、村民代表组成村级信用评议委员会,定期核实评议、提交上传信息。乡镇定期在村公开栏、微信群公示加减分情况,针对居民不同意见及时核实处理,对信用积分低的居民,支持其通过参加各类社会公益服务等方式修复信用。信用信息最终由县级备案后形成农村居民信用积分档案,供相关机构和个人查询。这种“村采集、乡审核、县备案”的三级联动信息采集管理模式,确保了信用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透明性。
为激发农户参与乡村治理活力,县上19个单位联合签署《关于对全县农村居民信用管理领域守信失信主体试点实施联合激励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共享农户积分信息,联合实施10项激励褒奖措施、13项惩戒约束措施。县工商联、行政审批局、农商银行等单位联合推出“信用甘泉”政策红利,对信用等级为A、B级的村民,开通绿色通道,给予享受“信用批”“信用游”“信用贷”“信用岗”等优惠政策,信用积分高的农户,还可直接在村“信用超市”兑换日常生活用品;对信用积分79分以下的农户,要求相关单位在评优树模、享受政策、个人信贷等方面从严审核把关,有效破解了一些法律管不到、道德管不好的“治理死角”。
此外,甘泉县坚持将农户积分管理与乡村治理工作相结合,因地制宜做好“积分+”文章,有力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平安创建等工作由干部“唱独角戏”向干群“跳集体舞”转变,焕发出乡村社会治理新动能。坚持将积分管理与执行村规民约相结合,既有效预防了矛盾纠纷的产生,又让主动调处的人有分可加,农户积分管理模式运行以来,全县农村矛盾纠纷较去年同期下降25.8%,化解成功率达到98.5%。坚持将积分管理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相结合,10个月时间拆除违法建筑230处,其中50%以上为农户主动拆除。坚持将积分管理与乡风文明培育、农业产业建设、平安甘泉创建等相结合,在全社会褒扬善行义举、贬斥失德失范,农村志愿者服务队伍发展到8600余人,涌现出樊九平等一批优秀调解员和“孝顺媳妇”“净美家庭”“产业示范户”“平安家庭”等先进典型。